长寻坡 第53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最后快要挂电话的事情,接线员问黎阳过年的时候回不回海城,这个黎阳真不知道,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课业的强度。

不过这个问题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打完电话,黎阳回到宿舍,睡觉的人也醒了,出去的人也都回来了,六个人整整齐齐的,全了。

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相互介绍着,没两句话就熟了。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是大家伙都已经在讨论学习的事情了。

“我跟人打听了,咱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实行学年和学分制并行的政策……”说话的是来自西南省市的彭东,“分必修课,选修课,还有专业课。”

“除了这个还有二学位和辅修。”郑清源跟着道。

“我觉得这个好。”黎阳的上铺李奇伟抚掌附和道:“我们学校既然注重实践,提早把学分考够了,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这是我从上一届师兄那里弄到的选修科目,听说今年还会变,但是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改动,现在还是能参考一下的。”

六个脑袋凑到小小的桌子边,看着上面的白纸黑字。

“好、好多门……”

这里的人都是刚从高中毕业,初中高中三年只学十科左右,高考只考七科,现在纸上的课长长的一溜,下面的小结那里数字是十四。

“课本什么时候发?”有人问道。

“可能得大半个月以后了,开学先军训……”

黎阳先站起来,但是他不是第一个跑出去的,六个人齐哄哄去楼上找师兄们,到了才知道,他们来晚了,书已经借出去了。

扫荡了好几个宿舍,只借到了三本书,六个人齐刷刷的去到学校后门的二手书店。

书店里关于机械的书籍不少,但有三分之一都是俄语的,而且还都是好多年前的书,黎阳看到涂林拿起一本翻看,问道:“这、这个能看懂吗?”

涂林点点头,“我爷爷,我爸妈和两个叔叔都在苏联留过学。”

涂林是本地人,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如果高考考的是俄语,他可能还能比现在多出二三十分……

他们一群人坐在板凳上,翻找了好几个小时,又寻出来十几本他们学科要用的教材,然后拿着书,回到宿舍就开始学了起来。

没人刚上大二就卖大一的书,他们这算是运气好的了,虽然到现在也没凑齐一份,但是有的看,大家就先拿一本学着,学完了再互相看,咋也比半个月之后再开始强。

刚下火车的黎阳拿着搜挖出来的书,看了几个小时,在眼皮粘在一起之前,把书放在了桌上,说了一句,“我的这个,你们可以先看……”

一觉睡到不知道几点,屋子里还有点亮光,黎阳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好像是四点左右。

看着宿舍里的光,黎阳想,他记得同系的师兄说过,学校晚上十一点到七点熄灯……

确实是熄灯的,不过昨天他们宿舍的高材和向宇俩人把走廊里的线接进来了,不用他们在墙上打孔,原本住在这个宿舍的素未蒙面的师兄早就这样凿过了。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早上的时候,六个人一起感念师兄们的好。

学校有好几个食堂,饭菜很便宜,彭东拿着碗,认真的对盛菜的婶子,伸着手指头,一字一顿的道:“一份,我要一份。”

胖大婶点头,声音洪亮,“我听清楚了,这就是一份。”

食堂的饭菜分量都大,味道也行,除了涂林和向宇他俩,黎阳等人可都惊喜坏了。

回去之后,黎阳把这个事情写到信里,这封信不会立刻寄出去,等他写的页数够多了再说。

奋战两天后,到了开学的日子,几个人拿着书去教室,认识同学和老师,一边听一边记下来这半个学期的安排。

就在黎阳努力适应新环境的同时,黄立安也被大哥和大哥的一群朋友送到了小学。

可爱的鸭子帽子,背带裤子,棉布半袖,黄色的袜子和小鞋,黄嫩嫩的书包还有从H市买回来的不锈钢水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些大多数都是黎阳走之前就给他试好的,只有水杯是谭帅回来时从南边带过来。

为了不给弟弟丢面子,大毛今天穿的也是整齐,一个劲的告诉弟弟不要害怕,有人欺负他,就告诉自己。

黄立安拍拍哥哥的手,“大哥,我不怕,该进去了,你们回去吧。”

别处都是小孩子不愿意上学,大人无情的往里拖,大毛是舍不得弟弟进去,黄立安反过来劝他放心。

看门的大爷看不过去了,过来道:“等会就响铃了。”

没有办法,大毛只能依依不舍的松手,目送弟弟进入校门。

“学校有那么好吗?”大毛转头问他的朋友们。

朋友们纷纷摇头,“谁知道呢,我们也没去过。”

一直看着弟弟的背影被树遮挡住,大毛垂头丧气的回头,得赶紧回去看摊子了,留在那里卖东西的算数不太好,可别赔钱了。

开学后不久,黎阳收到了一封信札,来自许教授的老同学袁教授,袁教授的名字在黎阳系里课程表的讲课老师那一栏,他此时在隔壁市实验室,要半个月以后才会回到学校。

而此时,黎阳已经开始了军训。

以前,高中的时候,学校也都有军训,但大都在学校里举行,而黎阳他们则被大车拉到郊外,越野、穿越障碍物、射击、拉练……

每天或蹦跳乱的人拉出去,回来则成了一滩滩。

信纸上,黎阳的字越发扭曲,但是不到闭眼最后一刻,每个人手里都是抱着书的。

黎阳买了一个旧台灯,绿色的漆磕掉了一半,脑袋也有点歪斜,但是有亮就行。

半夜的时候直接点灯看书太嚣张了,得被老师抓死,一人一个小台灯,正好。

新生军训的时候,其他年级的学生陆续开学,见识到电话亭外的人海之后,黎阳突然发现,打电话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好消息是,这个问题去年已经有人给学校写信,听说今年会增加几个电话亭。

磨炼了半个月,军训终于结束了,大家伙拖着残破的躯体跑去领书,黎阳也把信邮了出去。

新的学分制度也下发了,要学的门数比他们之前看到的还要多,那以后,不单自习室,就连路灯下面有亮的地方都开始抢手了。

正式上课的第一周,黎阳终于见到了袁应龙教授,此时他已经是刚成立的博士站的博士生导师,但依旧担任着本科生的讲师,课堂上生动幽默,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

下课后,袁应龙教授找到黎阳,跟他说,“老许让我把你看好了,说你这孩子容易被骗,连他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忽悠到这么远来。”

能和这么厉害的老师面对面的说话,黎阳十分激动,表示自己会好好学习。

“两年,两年之内把所有学分都拿到手。”袁应龙说道,他只给本科生讲课,会带硕士生和博士做实验,如果黎阳想要学习更多,从刚一入学,就得加大马力。

短短的十几分钟交谈,黎阳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当天晚上,黎阳一边拿着书看,一边在电话亭排队,把硬币投进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过去。

那边的接线员一边替他高兴,一边告诉黎阳注意身体,最后还加上一句,“多吃饭,这是你谭哥让我告诉你的。”

虽然学业繁重,但是黎阳还是订阅了几份报纸,在海城的一年多时间里,黎阳已经习惯了把报纸当做触角,来接受广袤土地上各个方向发生的重要事情。

虽然海城本地的报纸他无法看到,但是接线员告诉他,让他放心,都给黎阳留着。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这两门,黎阳早早的就看过了,听课的时候着重记录了自己漏掉的细节,并没有花太多的功夫。

涂林有一个小巧的收银机,可以收听到很多频道,甚至连俄语的都有,他在宿舍听时都会很小的声音,黎阳全身贯注看半天书,休息的时候,就会问他又听到了什么新闻。

涂林也是个新闻爱好者,他跟黎阳经常会一起讨论,相互交流见解,譬如温饱与道德,商品经济的利与弊,当然,说的最多的是我国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黎阳所在的学校,并不单单是闷头学习和搞学术,和这片土地的几百个企业和工厂一直有联络,跟B市和H市都有联合合作项目。

每年暑假或者是学生们实习,他们学校的学生都会深入工厂,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

“差距”只有两个字,但是要一个个一条条的拿出来例比,这样的话,很快另外四个人也会参与到其中。

忙碌的日子过的飞快,眨眼金黄的叶子落了一地。

新收到的厚厚信封里,黄立安的字写的越来越清楚,看着最近的账本,黎阳慢慢皱起了眉头。

晚上,躲避着卷着叶子的风,黎阳站在电话亭外面排队,轮到他时,手里怀表的指针还有十分钟才到八点,黎阳让后面的同学先去打电话,自己往后退。

连着让了五六个人,到了八点时,黎阳还没拨号码,电话先响了。

“谭哥。”黎阳接起来,揉了揉冰凉的鼻子,“这次这么快就回海城了。”

谭帅的声音从那边传过来,黎阳道:“你们这次的行程时间变短不少,是不是超负荷开车赶路了?”

“不是,新来了几个司机。”

谭帅的卡车又增加了两辆,他和刘凯肯定是开不过来了,又找了四个人,一起轮流开车,只是工资下个月才开,所以账本上没有体现出来。

“我过年可能没办法回去了……”虽然早就有了心里准备,黎阳语气还是忍不住有些低落,“跟师兄们说好了,考完试跟着他们一起去市里的工厂做调查。”

这次调查的范围非常广,黎阳他们新生是没有机会的,但他们宿舍的人争当小尾巴,终于说服了师兄们。

“知道了,好好学。”

放下电话,黎阳赶紧跑回宿舍继续看书,到现在,期末考试的时间表还没下来,不知道哪科和哪门会相撞,他道现在也没法确定到底要考多少门,只能尽量都看着。

十一点准时熄灯,黎阳宿舍的六个人会象征性的在床上躺一躺,不是睡觉,而是说话。

“黎阳,海城的那个新闻你看了吗?”高材翻了个身,床吱吱呀呀的叫了起来,“那个摩托车厂,厉害啊。”

“产值那么高,会独立出来也正常,一个生产摩托车的和一个制作自行车链条的厂子,即便从前是一体的,现在也没法再捏到一堆。”

“改革就是这样。”李奇伟道:“优化产能,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想要前进的更快,首先就是甩掉身上的包袱,这个包袱可不止是落后的产业,还有人。”

“海城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是咱们眼前的,这种例子可不少。”涂林道:“这些年,技术更迭和革新迅速,船小的好调头,船大的容易搁浅。”

黎阳在报纸上看到了,原来的农机二厂已经脱离出来,更名嘉城摩托车厂,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扩张,原来被分割出来的地方不够用,已经在海城重新选址了。

于辉煌发展的二厂相反,另外三个厂子效益好像越来越差,没有了二厂的帮扶,举步维艰。

在台灯下继续阅读这则新闻时,黎阳回想了一下,好像离农机厂刚分家时没多久,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了,机会稍纵即逝,有很多人一下跑在了前面,更多的人则被落在后头。

这话题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不是说完了,而是都去看书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将在18周进行,考试安排时间表也在半个月前发下来了,黎阳按着时间表,选出了今年他要考的科目。

早点修完学分,早点能够实习,这是每个学生都想的,经过去年的试点,今年的学生们格外大胆,有的人一口气全都报了,反正考不过下学期还能继续考,就当先看看题了。

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考场以及考场的座位不够,而且有些考试的时间还冲突。

因为这个,学校又紧急张贴告示,每个人最多报考十五门。

黎阳他们宿舍的六个人,十五门都报了,只是考的科目有些差别。

报完名之后,宿舍仿佛成了不夜城,每天晚上走廊都是一群人看书,黎阳的小台灯也被对面宿舍的人借走了,他不得不跟涂林一起看书。

实在看困了,俩人也撑着,脑门“哐哐”往一起碰,每天早晨在一起数脑门上的包,谁的少,就会抱拳说一声“铁头师傅有礼”。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么么哒

二更还在撸

日万很快乐,一直日万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