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 第2章

作者:二师叔 标签: 古代架空

韩佑从宫中出来,韩三已经在宫门外等着了。

京中人多眼杂,身着朝服不方便在外走动,所以官员出入宫廷都会安排轿子或者马车在宫门口等候,禁卫军便在皇宫东门外划出一块地,作为专用停放点。这天休沐,停放点只有零零星星几辆马车。

韩三今日亲自驾车,现在正靠在车厢上跟人闲聊,瞥见侍郎大人从宫门里出来,忙跟那人拱了拱手表示道别。跳上马车,熟练地将车驾到大路上,不偏不倚停在韩佑面前。

韩佑上车前看了一眼刚才跟韩三闲聊的人,韩三解释道:“那是胡其敏胡阁老家的小厮。”

“唔,”韩佑点点头,随口问道:“胡夫人身体好些了么?”

“就是不好呢,”韩三把韩佑扶上车,然后自己牵起缰绳坐上去,“说是没多少日子了。”

韩佑点点头,没作声,闭着眼睛养神。

不多时,马车到了纱帽大街,韩宅就在纱帽街里头。忽然,韩佑感觉马车停了,他撩起门帘问:“怎么回事?”

“先生,前头好像是在抓人。”

韩佑探头看了一下,街市口的豆腐店门前围了一圈短衣布褐的老百姓,人群里头隐约能看到一个人躺在地上,两三个官兵正在对他拳打脚踢,旁边一个带着头巾的妇人正掩面痛哭。

“诶,那个不是滕源吗?”韩三认出了地上挨打的人正是豆腐店的老板。那家店食材新鲜用料上乘,是京中有名的豆腐店,韩府也是这家店的常客。

“去看看吧。”

韩佑说完,撩开门帘准备下车,还没站稳,就被围观百姓认了出来,有人叫道:“韩大人来了!你们还不快住手!”

那哭泣的妇人立刻像是见了救命的神仙,拨开人群扑到韩佑脚下,“还请侍郎大人为小民伸冤!”

这妇人就是豆腐店的老板娘,韩佑每天从这里经过都能看到他们夫妻俩当街做生意,便问:“你有什么冤屈?”

妇人哭着说:“我们滕家在这条街卖了二十几年的豆腐,年年都按时上交牌子钱。今天那几个官兵来说我们牌子钱没交够,还要收十倍的罚款,我们交不出来,他们就要砸我们的店,把我们赶走。”

昭国重农抑商,从太祖开始,就不断遏制商业的发展。生意人必须每年向户部缴纳费用,领取准许经营的牌子,也就是那妇人所说的“牌子钱”。牌子钱收多收少全是户部根据这家店的生意好坏来算,说白了,就是户部说收多少就收多少。有些生意好但没人脉的商家,一年的营收有多半都要拿来交这个牌子钱,昭国商人的生存困境可想而知。

韩佑让韩三把妇人扶起来,豆腐店门前的人群已经自动朝两边散开,为他让出一条路。他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躺在地上呻吟,几个身穿皂隶服饰的人手持棍棒站在一边。

那几个皂隶看到穿着三品官服的韩佑来了,先是有些心虚地往后缩了缩,随后为首的那个人马上带头向他行礼道:“韩大人,我们是带着吴郎中的手令来的。”

说着他翻出身上的簿册,双手捧着交到韩佑手上。簿册上写着,“滕氏豆腐店应收牌费一百两,实缴四十五两,欠缴五十五两,罚款五百五十两,共计六百零五两整。”

下面签了户部金科司郎中吴世杰的名字。

韩佑看了一眼就气笑了,“这卖豆腐生意再好,一年也不过八九十两银子的营收。缴纳四十五两银子已经是人家全家大半年的收入了,不知这吴郎中是怎么算出牌费一百两的?”

那皂隶愣了一下,京城里谁不知道吴世杰的父亲吴闻茨是吏部尚书,不仅是韩佑的顶头上司,而且还是他的老师。皂隶本想着都是自己人,他亮出吴世杰的名号,韩佑自然不会为难,谁知道这韩侍郎不知今天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当街找起吴世杰的毛病来了。

这个数本就是吴世杰自己拍脑袋写的,只因为他刚娶的小妾家里看上了这家店位置好、口岸佳,想把滕氏夫妻赶走,将店面据为己有。年轻貌美的小妾耳边风一吹,他自然无有不应。

赶走个小商小贩对户部郎中来说不过是动动手指的事,没想到半路出了个管闲事的。那皂隶害怕自己差事办砸了回去挨骂,凑上去跟韩佑耳语:“韩大人,这是吴郎中吩咐的,您看……”

围观的百姓大都是附近的商户和平民,早对这个牌子钱怨声载道。听到韩侍郎说户部计算不公,就已经很激动了,好不容易有个大官愿意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这时又看到皂隶和韩佑窃窃私语,生怕侍郎大人不管这个事,于是纷纷下跪,请韩侍郎主持公道。

一时间纱帽街上呼声震天,围上来的人群将街口堵得水泄不通。

韩佑后退一步跟皂隶拉开距离:“吴郎中吩咐的又如何?你们拿了簿册就敢当街打人?”

皂隶见形势不对,挺了挺胸,小声争辩道:“那这也是户部的事。”

“户部的事本官不能管?”韩佑冷冷地笑了一下,周身又透出那种让人为之惊心的气势,“你手上拿的是吴郎中亲笔签名的簿册对不对?”

皂隶点头:“对。”

“叫你来收这家店,是吴郎中的吩咐,对不对?”

皂隶缩了缩脖子,又点头:“对。”

“那么我问你,吴郎中是几品官?”

“正……正五品。”皂隶越说越小声,被韩佑凌人的气势迫得不敢抬头。

韩佑不紧不慢地继续问:“那我是几品官?”

那皂隶气若游丝:“大人是正三品……”

“既如此,这件事本官管得管不得?”

几个皂隶都垂手恭立不敢说话。昭国以礼治国两百多年,纲常等级十分森严,官大一级,确实能压死人。他们平日仗着户部的名头跋扈惯了,这时面对正三品大员,也是大气不敢出。今天若是韩佑下定决心要管这个事,就是吴世杰亲自来了,怕也不得不给几分面子。

思及此,那为首的皂隶生出了点畏惧,心虚地把簿册收回怀中。

韩佑看出了他们的退缩,继续道:“牌费的事情我自会上书向陛下禀报,但你们当街打人已经触犯了我朝律法。现在命你们立刻将伤者送去医治,至于你们要不要依律受罚,全看这位伤者的意愿。”

言下之意就是要将伤者妥善安顿,再找事就走律法流程将他们送押。几个皂隶忙将地上的滕源抬起来,七手八脚地送往医馆救治。

围观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韩佑不愿多说,转身回到马车上。人们拥着马车一直将韩佑送到府邸门口,看着韩佑进了府才缓缓散去。

第3章 吏部

韩三见韩佑脸色不太好,知道他又是想起了老爷和夫人。当年老爷夫人出事的时候,韩三还是韩佑身边的贴身仆人,知道那件事对韩佑造成了怎样的重创。也正是因为那件事,韩佑才发奋读书、立志当大官,为父母报仇。

而韩佑十九岁考中进士的时候,当年欺压韩家的长吏却已经得病死了。

韩佑心情不好,韩三也跟着低落起来,但他是下人,不好多说什么,只关心道:“要叫人准备午膳了吗?”

“嗯……”韩佑心里想着今天算是和吴世杰结了梁子,老师那边要怎么交代,需要好好想一想,随口回答,“叫厨房做一碗小面送到书房。”

路过花厅的时候,韩佑听到汪汪的叫声,脚下一顿,想起今早捡回来的小狗,于是穿过回廊到花厅去看。

听韩三说那狗是左后腿受了伤,此时那白白的、小小的、毛茸茸的一团,正吊着受伤的后腿在花厅里上蹿下跳地叫唤。见韩佑来了,便欢快地摇着尾巴往他腿上扑。

韩佑被这小东西的热情主动取悦了,弯腰将小狗提起来抱在怀里,顺着雪白的毛上下抚摸。这小狗似乎十分通人性,见韩佑喜欢它,越发地撒起娇来,呜呜地叫着,亲密地贴在他胸前的孔雀补子上面。

韩侍郎对这种可爱柔软又粘人的东西向来没有抵抗力,这小狗撒娇的样子总让他想起七八岁的夏司言,不过这么想有些大不敬了,于是他立刻止住念头,抱着狗到书房里去了。

第二天天不亮,韩佑就出门前往吏部衙门。

因为马车太多容易造成拥堵,所以京中规定官员上衙,三品以上的可以坐轿子,三品以下的只能步行或者骑马,甚至对轿子的规格、骑马的速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官员若是违反上衙制度,轻则罚薪,重则摘掉乌纱帽。

一到卯时,就能看到官员们各自打着灯上衙的队伍,井然有序。

韩佑不大喜欢坐轿子,通常也是骑马去上班,因为出门的时候天还黑着,城中百姓大都还没起床,所以穿着官服在街上打马而过也不会引起注意。

路过街口的豆腐店时,他看到店面里昏黄的烛光照亮了门前的一小块地方,滕源头上裹着白纱布,已经在店里忙活了。

“景略!”

后面一个人骑着马追上来叫他,韩佑举着灯笼转身,看见来人是同住纱帽街的户部主事李恬。李恬驱马上来和他并排而行,低声道:“昨天的事情我都听说了。”

韩佑挑眉,“你都听说什么了?”

李恬是韩佑的同乡,四年前赴京赶考时很受韩佑的照拂,之后在京城呆了几年,跟韩佑成为至交,互相以表字相称。

李恬四下看看,几个同路的官员各自打着昏暗的灯笼走在路边,朦朦胧胧看不清谁是谁,他回头压低声音说:“你倒是会惹事,这个节骨眼上去惹吴世杰那个小衙内干什么,我看你现在腹背受敌该如何是好。”

韩佑故意作出无辜的样子,“诶,我怎么就腹背受敌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恬侧着身体靠近他,“你跟宫里那位走那么近,本就招了人记恨。好在你背后有吴阁老,高擎一时不敢把你怎么样,可你现在又把吴世杰给得罪了,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可是我看到了我不能不管。”

“你真是……”李恬无奈,“牌子钱那笔烂账是该理清楚,可又不急在这一朝一夕,你何必在这个时间点上去捅马蜂窝?”

韩佑微微一笑,“别担心,这未必是件坏事。我相信老师也会理解我的。”

李恬看他一脸笃定,稍稍放了点心,又问:“听说高元辅昨天上了折子请皇上立后?”

“我也准备上折子,”韩佑把怀里的疏奏掏出来晃了晃,“南山兄不妨也上一封,请陛下为天下计,及早立后才好。”

李恬瞪大了眼睛,“为什么啊?”

昨日皇帝将高擎的折子发回内阁票拟,当天下午,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听说已经有官员在往高擎府上送礼,恭贺他成为国丈了。

韩佑笑而不语,李恬恨不得跳到他那匹马上去,“你跟陛下已经商议过了?不会真的要立高擎家的小姐为后吧?”

路上人多口杂,韩佑不欲多言,卖了个关子:“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紧挨着皇宫的东御街,户部和吏部的衙门都在这条街上。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为了避嫌,李恬只得和韩佑在街口分了手。

吏部尚书吴闻茨身体不好,已经因病在家休养了半个多月,部里的一应事务都交给作为左侍郎的韩佑主持。

他到的时候右侍郎李学文已经在门口等他了,随后两人一起走进了韩佑的值房。

李学文也听说了韩佑昨天在街上做的事,不过说到底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立后的问题。

“陛下真的要立高陌竹为后吗?”李学文开门见山。

韩佑说,“自然不是。”

韩佑跟李学文同事多年,两人无论是脾气还是行事作风都十分相投。李学文比他年纪大,却也并不因为他年纪轻却比自己品极高而有过怨言,两人同为部衙副手,做事也尽量互相配合担当,共事一直很愉快。

李学文性格耿直,跟韩佑不说绕弯子的话,直言他昨天下午得到消息就写了一封疏奏,恳请陛下千万不可偏听偏信,将国祚拱手他人。

韩佑把李学文当做自己人,便毫无保留地跟李学文说了他的想法。就是要越多人上书越好,他们也好趁着这个机会看清楚局势,有哪些人是真正支持高擎的,哪些人是真正反对高擎的。

先分清楚敌友,再团结我们共同的朋友去攻击我们共同的敌人,这就很方便了。

“我们把局势弄得复杂一些,陛下那边也好往后拖一拖。”韩佑想起夏司言说的先把水搅浑让他们自己斗起来,不禁抿嘴笑了。

李学文不明白他在笑什么,但也跟着笑了一下,“这倒是个办法,不过长远来看,还是得想辙从高擎那里下手。高擎把持朝政这些年,处处安插他的朋党,不依附于他就必受他掣肘,这些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憋屈。”

“只要陛下收回权柄,自然会一步一步清理高擎的朋党门生,到时候朝堂就清明了。”

“嗯,”李学文笑道:“到了那个时候,景略你作为陛下身边最亲近的文臣,入阁指日可待啊。”

他说这话原是想奉承韩佑,可是韩佑听了之后却显得不大高兴,脸上的笑意也淡了,“内阁是国家首脑中枢,不是跟陛下关系亲近与否来论的。”

李学文有些尴尬,顿了顿,岔开话题道:“那我把各司郎中叫进来商议公务了?”

“好。”

韩佑坐到书案后面,拿起毛笔开始批阅公文。他一心二用,边批阅公文边听考功司郎中汇报了新上任官员的政绩,又跟文选司、右侍郎一起敲定了几个地方官员的补缺。

李学文不论经历多少次这个场景,都忍不住惊叹韩佑这种可怕的能力。只见他笔下如飞,看起来是在专心致志地批公文,但他们几个说了什么,韩佑一个字都不会漏。而且还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分析出结论,连新近提拔的官员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其他人都只长了一个脑子,他长了两个脑子似的。

李学文在心里感叹,大概有些人就是生来便特别受上天眷顾。他比韩佑年长十几岁,四十多岁走到这个位置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韩佑作为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三品大员,前途不可限量。

而实际上,韩佑这样一心二用地处理公务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他必须在半天时间内把一天的事情全部做完,因为每天下午他都要进宫给夏司言讲学。

夏司言八岁的时候,韩佑就开始做他的侍讲了。那时候还有一位大学士是太子太师,他只是负责辅导功课、答疑解惑,陪太子练练字什么的,隔几天进一次宫即可。后来先帝去世,夏司言登基为帝,那太师就告老回乡去了,只留下韩佑一人。

于是他只好每天都像这样连轴转,有时从宫里给皇帝讲完功课出来,还要回吏部衙门加班。总之就是外表看着光鲜,其实内里一肚子苦水倒都没处倒。

花了半天时间把部衙的日常事务处理完毕,韩佑就进宫去了。

最近几个月,皇帝看乐舞表演有点看腻了,开始插手乐伎排练,甚至亲自上场给他们示范要怎么演。在他和乐伎们的共同努力下,昭国宫廷的表演艺术有了质的突破,各种形式的曲艺创作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夏司言如此热衷的状态令高擎十分满意,又在各地搜罗了不少新鲜玩意儿送进宫来。韩佑到的时候,夏司言正在指挥歌舞伎们排练新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