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读书 第23章

作者:雾十 标签: 灵魂转换 甜文 古代架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这日早朝时,三少三师已经把奏折写好,揣在大袖里,就等着一会儿找个时机开口了,结果……

  噩耗传来,举朝震惊。

  十皇子,殇。

  十皇子死了,死的仓促又不可思议。这就不能用三公主和十皇子在演苦肉计来理解了,毕竟没有哪一种苦肉计会把自己的小命搭上,特别是死的是有继承权的十皇子,而不是三公主。

  不过据说三公主情况也不好,几度濒死,恐太医也是无力回天。

  李淑妃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管不顾的闯入了宣政殿,与匆匆下朝、满脸悲戚的武帝迎面对上。她哐一下就跪下了。把头都要磕出血,曾经那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脸,早已经没了那种妖冶的美感,只剩下了一股子惊人的意志。

  她不求其他,只求能够亲自去照看女儿,再迎儿子……回家。

  当李淑妃放弃了继续稳在皇宫,只一心为了孩子时,也就说明了一件事,这事真不是他们自导自演的。至少后面十皇子的死不是。她的哀恸不是假的,她的癫狂也不是假的,那是她唯一的儿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他就这么去了。

  李淑妃连报仇都顾不上了,因为她女儿还在抢救,她只想陪在他们身边,什么宫斗,什么权势,都得在她的孩子面前让步。

  周皇后再世时,虽多与李淑妃有争斗,却也是欣赏过她对孩子的真心喜爱的。

  那不是妃子看公主皇子的眼神,而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拳拳之心,她真的很爱她的孩子,这点毋庸置疑。

  武帝哪还有什么不肯的,当下就点了头,若不是三公主生命垂危,他甚至会直接下达让他们回京的旨意。

  谁弱谁有理,再一次让武帝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这种时候,顾乔纵有千般心思,万般手段,也没有办法了,活人是争不过死人的,他只能尽量替殿下低调下来,防范着所有有可能借题发挥,在武帝面前乱嚼舌根的人作祟。

  闻道成的布置,也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在国公府里对暗卫点了点头,终于要开始了。

  李淑妃匆忙上路,连行礼都没有怎么收拾,只先随便让宫人准备了些应急的东西,就乘上了离京的马车,母心似箭,想要赶赴祈宁庵下。她在心中一遍遍的想着女儿有可能遭受的痛苦与折磨,感觉自己的心就像是被锥子捶打了千百遍。

  她甚至没有办法因为儿子的死而昏过去。她不能昏,她还有女儿需要她坚强。

  但是车队却还是在离京之后的十里亭,被人拦了下来,李淑妃本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性子,又兼之心急如焚,神色一狠,直接就下命让亲卫踏马碾过!

  车队不能停!谁也不能耽误她去见她的孩子!

  这人死了,她负责!

  幸好,来人身子灵活,又早有准备,轻松一跃而起就躲过了高头大马,并传音到了李淑妃的耳中:“我们为娘娘准备了神医。”

  “能有多神?”李淑妃嗤之以鼻,这种时候想要利用她的人太多了,她根本连分辨都懒得去做,只会一棒子打死全部。

  “活死人,肉白骨的那种。”

  这话只有李淑妃一人听到了。

  “!!!”哪怕对方这话里只有十分之一的可信,李淑妃还是不可能不心动,这招实在是太准了,她根本拒绝不了,“进来说话,我们边走边说。”

  马车继续上路,在官道上拼了命的疾驰。

  来人行如鬼魅,武艺高强,哪怕马车跑的再快,他上来时也毫无压力。一身灰底银纹劲装,窄袖附带,方便自如,脸上带了张恶鬼面具,让人看不清楚虚实:“淑妃娘娘。”

  “藏头露尾,如何取信于人?”李淑妃的胆子也是很大的。

  来人点点头:“您说的极是。”然后,就毫无负担的摘下了自己的恶鬼面具,露出了那下面平平无奇的长相,没有任何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若人群之中萍水相逢,与他擦肩而过后,就肯定再也想不起他的长相了。

  这人正是闻道成手下最优秀的暗卫之一,性格并不像其他暗卫那么死板,有时候还带着点促狭,好比觉得顾世子哪里坏掉了。

  如今他也乐于和李淑妃挖坑:“我摘下来了就是我的诚意,您呢?”

  李淑妃:“……”

  当然,时间紧迫,两人也并没有太过的聊这些与正事无关的东西,很快就进入了主题,由暗卫为李淑妃讲了一些她应该知道的真相。

  车内李淑妃的心仿佛要比马车还要颠簸了:“你此言可当真?”

  “自然。”

  “若发现你胆敢骗本宫,我会让你的全族都不得好死!”

  “不敢。”

  李淑妃不自觉的捏紧了帕子,心脏砰砰直跳,一方面她觉得对方说的是假的,一方面又忍不住希望此人所言非虚,这样的阳谋,若是真的,若是真的……

  “说吧,你的主人想要什么?”李淑妃在冷静下来之后,终于像个成熟的大人了。

  “怎么能说要求呢?这只是一种互帮互助的提议而已。”暗卫尽职尽责,传达了太子殿下的意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是吗?揪出幕后真凶,还陛下一个真相。”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由于十皇子的暴毙,宫中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声鹤唳,噤若寒蝉。所有的管弦丝竹之乐都已经全部消失,朝中很多本来准备提议的事情也都压后暂缓,因为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武帝的情绪十分的不稳。

  如果说太子平日里的样子算是脾气火爆,那武帝真正有脾气的时候,就是比太子恐怖十倍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最可怕的是,这个危险品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一言不合这辈子就到头了。

  武帝这么生气,倒不是他有多重视十皇子,而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再死过儿子了。武帝也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缘在早年间特别特别的差。明明娶了那么多妃嫔,生了好些个孩子,却总是生一个死一个,保也保不住。在大年龄的孩子里,只有公主们更多的活了下来。

  如今十王阁里的皇子们都是和太子年岁差不多,乃至比太子年岁还要小的儿子。

  而之所以没有人造谣是周皇后佛口蛇心,杀死了排序较前的皇子,是因为皇后自己就死过两个孩子,都是儿子。闻道成其实是武帝和周皇后的三子,也是唯一成功立起来的嫡子,正也是因为这么频繁的生孩子、死孩子,周皇后才会伤了身体的根本。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这股留不住儿子的风气就像是它来时一样,毫无征兆的又没了。

  这也是武帝为什么会显得比过往的皇帝更加溺爱孩子一些的原因,只有他知道保住他们的来之不易。

  随着皇子一个个健康长大,武帝终于敢稍稍放下了一些心,没想到十皇子就这么突兀的没了。武帝都不敢用“夭折”、“死”一类的字眼,生怕的是这会再次成为一个什么不断失去孩子的预兆。

  有人趁机想要挑拨,说此事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再一次剑指太子。

  武帝紧绷的神经却脑回路清奇,在看完秘奏后,石破天惊的觉得,是的,这是人为,他所有的孩子都暴露在了危险之中!不行,他得做些什么!

  于是,一夜之间,所有皇子公主的护卫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大,十王阁和公主苑外重兵把守,知道的是保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软禁呢。然后,武帝又命太医院把对皇子公主们每三天一次的请安脉,换成一天三次,这些龙子凤女们每日去文华堂的第一件事,就从习字变成了看诊,还要时不时的喝补药,远离一切危险的刀枪剑戟。

  太子就更夸张了,哪怕只是在宫中随意的走一走,身边都不会少于三十人。而在前呼后拥的人员配置里,除了武艺高强的侍卫以外,还硬是被武帝强塞了两个太医,全天候的跟着。

  也就是顾乔了,能体恤武帝惊弓之鸟的心态,换做闻道成,那肯定是要受不了这种束缚而发脾气的。

  事实上,闻道成此时此刻就在和顾乔抱怨。

  顾乔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办法出宫,但最近宫里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他必须要和太子通一下气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又一次休沐日,由周叔辩去国公府把人接进宫。

  “卿卿的身体好些了吗?”顾乔对于让太子待他受罪的事情,特别的过意不去。

  闻道成其实就是在马车上颠簸了这么一会儿,又从宫门口走到东宫耗费了些体力,身体却已经虚的要罢工,开始喘粗气了。但在看到顾乔关切焦急的眼神时,他连一句抱怨都没有了,反而调动起了最大的意志力逞强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想当年孤、我随父皇狩猎,意外受伤,胸前碗大的一个伤口都没有让我动容。”

  “哇!”顾乔的佩服之言感觉都不够用了,各种溢美之词从口中自然说出,他真的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太子殿下更厉害的人了,满心满眼的都是太子。

  趁着顾乔转身去拿什么的时候,闻道成悄悄擦去了额头上渐渐渗出来的豆大虚汗,心里也在想着,这糟糕的病情反复,也就是我了,换做顾乔还不得哭死他?

  幸好,他们之前互换到了彼此身体里,由他替顾乔扛了下来。

  “陛下最近没有心情,大概制科的殿试也要延后了,这对身体的恢复是个再好不过的事情。”顾乔之前甚至想过,如果殿试的时候他还没和殿下各归各位,那这殿试不考也罢。站在御前一天,还要耗神答卷写字,哪怕殿下能撑得住,顾乔也不愿意让殿下遭这个罪。

  贡院一场,顾乔已经得到了他一直渴求的肯定,其他的功名利禄与他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他自己承担这份难受,他自然还是愿意拼一把的,可问题是现在受罪的是太子。

  幸好,也不能说是幸好吧,十皇子的意外,为殿试和出阁都带来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出阁讲书的事情也暂缓了。”顾乔不知道该如何说,才能安慰道太子,毕竟太子是那么渴望这件事。

  闻道成却反而没多么在意,反正等了这么多年,再多等一段时间也没什么。真正的问题是……

  “十皇子这事太巧了,明显是有人不想让太子参政。”顾乔已经说出了他推断。

  闻道成点头,他和顾乔的猜测差不离。他大略的把自己的一些准备,给顾乔讲了一下,让顾乔不要太过担心,这事他会解决。

  顾乔也把他的打算和太子殿下说了一下,想让太子给参详参详,看看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

  闻道成听后却只有一个想法——顾乔若为女子,整个皇宫都不够他斗的。

  ***

  近日有人再一次在武帝耳边嘀嘀咕咕,锲而不舍的说起了太子的坏话,未免武帝理解错了,这一回更加赤裸、直接。

  说的是太子在东宫私设祭坛,行踪诡谲。

  就差指着太子的鼻子说他在大行巫蛊之术,是他诅咒了自己的兄弟。

  宫里对祭祀一类的东西是十分忌讳的,怕的就是巫蛊之祸,除了皇帝,没有谁有权利搞神神鬼鬼的东西。哪怕是宫人想要祭祀先人都是不可以的,除非出宫。

  太子这边神神秘秘,烟雾缭绕,确实很成问题。

  趁着武帝终于不堪谣言所扰,有点动摇之际,用心险恶之辈终于说动了武帝秘密前往东宫,一探究竟。

  顾乔跪在蒲团之上,虔诚闭眼,今天就给那些个蹦跶的欢的魑魅魍魉都上一课吧!

第二十七章

  东宫之内, 有一处坐北朝南的独栋建筑, 重檐四阿顶上覆盖着整个东宫的标配——青色的琉璃瓦。东属春,色属青,哪怕这绿油油的顶子实在是容易让人联想一些有的没的, 太子也只能住在这样的建筑下。

  如今太子进入的这个独栋建筑,尤为的特别, 在绿色的琉璃瓦中还闪烁着一丝金色的流光。

  还没走进,武帝就已经觉得这里有些眼熟了。不过, 他这些年来过东宫无数次,一时间很难分辨这种熟悉到底来自哪里,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

  明间开门, 棂花槅扇窗, 红色的柱子下高悬而挂着双喜宫灯。

  从外面是看不出来这是什么祭祀之所的,只有走进了,才依稀能从窗口看到殿内层层的纱账, 以及缭绕的香雾。殿内罕见的用了金砖铺地, 绘制着象征早登极乐的莲花水草纹。

  武帝的心猛的一跳,有了猜测。

  然后,就看到一身素衣的太子,跪在白色的须弥座下,那上面安置着宝椅与神龛, 神龛背后是牌位, 牌位再后面……

  是周皇后的画像。

  这哪里是什么巫蛊祭祀,分明是祭奠先人!

  画像里的周皇后, 并没有穿着一贯过于端庄却略显刻板的深色朝服,而是穿了一件她出嫁时从家里特意带过来的淡色旧衣,据说那是她和闺中密友共同完成的,料子是极好的,做工却有些粗糙,但周皇后还是爱不释手。

  周皇后一直说要给武帝也亲自做一身,可惜针脚技艺始终不见进步,承诺的长袍,变成了短衫,后来又变成了马甲,再后来……

  武帝只在皇后去前,才拿到了一方绣着祝福的手帕。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往事如烟,过去的一幕幕一下子涌上了武帝的心头,内容杂乱无序,却肯定都与先皇后有关,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温柔软语,以及她在弥留之际不舍的最后一眼。

  周皇后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她却是武帝的刻骨铭心。

上一篇:长安古意

下一篇: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