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华今眇然 第59章

作者:祎庭沫瞳 标签: HE 情有独钟 古代架空

  白若薇好歹是白家姑娘,就算白大伯没有官职,但以奉北将军的身份,让自己的侄女做个侧妃也是可以的。侍妾是个什么?那就是奴才,宫女爬上来的也能踏足的位份。

  “大皇子现在正得重视,大伯大概觉得就算是个侍妾,也比别人的正妻好。而且我听说君阳这些日子越发不成体统了,大伯怕也是想借这个机会,拉君阳一把。若薇年纪也不小了,能攀上大皇了,已经是高攀至顶了。”白君瑜不赞同却也能明白大伯的心思。

  祁襄笑说:“大皇子可不傻,这个‘侍妾’也是把每一步路都想好的结果。行了,换身衣服,咱们回将军府上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白羽浅浅、呼啦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卷毛熊、孤枫残叶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白观游坐在厅里喝茶, 白夫人从旁陪着。大伯的做法她并不赞同, 但她是二房媳妇, 对大房一家的事着实管不上,而且两房已经分家, 她就更不便说话了。可也因为已经分家,本来大房的事与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不过现在大房要与大皇子结亲,他们二房就算没参与, 可别人会这么想吗?别人只会觉得他们已经倾到大皇子一边了。加上老太太还在,就算分家,也分不彻底。

  白夫人轻叹, “你也别愁了, 这事已经没有扭转的余地。你倒不如去趟四皇子府,把咱们家的局面明说了,也让四皇子少些疑心。”

  白观游捏着眉心,“支持四皇子这些年,四皇子的为人我信得过, 就算不去解释四皇子也不会多疑。只是按之前的局势, 若是大皇子或者三皇子坐上那个位置, 遭殃的可能只有我们这一房, 母亲那边好歹有活路。现在看来可未必,大哥非要卷进来,若薇又只是个侍妾,抓着我的事把全家都株连了也不会有人有异议。而如果是四皇子登基, 我们依旧能过得很好,但以大哥与大皇子的关系,获罪流放都不为过,到时候母亲要跟着一起流放,这山高路远的,还有命在?”

  左右与他们家都是坑,白赏历是凭一己之力,将全家都坑进去了。

  白夫人起先没想那么远,但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就算侥幸四皇子不流放大哥一家,但白若薇必然是要跟着大皇子走的。就算大皇子死了,白若薇也会以家眷之名被发往边地。届时大伯一家肯定要来请他们求请,这情是求还是不求?求了失帝心,不求失人心。

  管家进来,脸上带了笑模样,“老爷,夫人,少爷和公子回来了。”

  白观游和白夫人赶紧打起精神,道:“直接让他们去老爷的书房,那边烧着炭盆,暖和。”

  “是。”管家应着就去了。

  白夫人笑说:“这突然就回来了,我也没让厨房准备闻景喜欢的菜。”

  白观游拢了拢衣裳,“回来得这么巧,恐怕是听说了什么吧。”

  “那也是担心才回来的。”

  “也是,走吧,别让两个孩子等着了。”

  白观游的书房与正常武将书房一样,是不许随便进的,以前只有白夫人和白君瑜能随意出入,现在又多了个祁襄。

  “怎么回来也不提前说?”进了门,白夫人就拉住祁襄打量,“不错,气色比上回见时好些。”

  祁襄也不愿意一回来就把气氛搞得那么严肃,便也笑应着,“伯父的铠甲串好了,趁今天天气好,送来给伯父试试。”

  白观游来了精神,赶着就要看。

  白如将匣子捧进来,白夫人帮着白观游试了,很是合身。

  “不错,不错。改明儿我就去军营比划比划。”白观游高兴的说。

  白夫人提醒:“孩子弄这个不容易,你别说漏嘴了,之后不好办。”

  “放心,这个我心里还是有数的。”不该拿出来显摆的东西,太不知轻重,反而会惹祸上身。

  丫鬟给上了茶,白观游将铠甲脱下来仔细放好,根本不见之前的愁容。

  白君瑜开口问:“我听说大伯来过了?”

  说到这个,白观游的兴致又低了下来,“谁多嘴跟你说的?”

  “家里的事肯定要跟我说。父亲有什么打算?”白君瑜问。

  白观游叹气,把刚才跟白夫人分析的同他们说了。

  “大伯是给我们白家挖了一个天坑。他自己怎么走都会掉下去,我们踩在两坑中间的方寸之地上,只看是往哪个里面掉。”白君瑜就不明白了,难道攀上高枝就一定是好事,其他的都不必去想了吗

  ?一个人能鼠目寸光的这种程度,坑了自己也罢了,还要连累别人。

  “既然已经定下了日子,皇上想必也是知道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你大伯这样开门宴请,显然也是想把事情宣扬出去。对他来说是给自己长脸了,但对大皇子来说,却是对外将我们的立场变得尴尬的好时机。”白观游是真的憎恶这种没有脑子的事,但母亲尚在,他又不能跟大哥撕破脸,否则别人只会传他不孝,对白君瑜也没有好处。

  书房陷入沉默,白夫人也是愁——这添妆的事要怎么办?

  在大川,女子为人正妻,是可开门请女眷亲戚和相熟的夫人添妆的,是喜庆事。就算为侧妃的女子,虽不好如正妻那般大开门户,但自家亲戚之间也是会挑一天一家人吃饭时,添上一份嫁妆作为恭贺。可为妾者,并没有这个说法,最多是亲近的亲眷之间给添一些图个好彩头,多数来说还是不送的。

  那现在的问题是她添是不添,这礼要怎么送?

  白若薇做侍妾,她理应不必多送。但老太太尚在,显然对这门亲事也是满意的,大伯一家又这样高调,她的礼薄了,别人不说,老太太肯定先恼了她。可这礼若是按厚了送,那不等于是说他们奉北将军府赞同这门亲事,将他们直接推到大皇子一派了吗?

  一杯茶下肚,祁襄身上暖和了,这才开口道:“伯父伯母也不必太为难,这亲事是肯定阻止不了的,最好的结果是在皇上那儿,您依旧没站队,在诸位大臣那儿,您也一副与事无关的姿态。皇上再偏爱大皇子,也不见得乐意看他拉帮结派,皇上只要一天是皇上,自然还是希望所有人心是向着他的。大皇子若做上那个位置,我们全都要遭殃,这就不必多说了。但若四皇子坐上那个位置,也得让一干大臣不能在这事上做文章,挑您的错处,与君为难,下一步就是失帝心。”

  祁襄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奉北将军与白府划清界限,可以不明说,但旁人要能看出这门婚事与奉北将军府没有关系,他们也只是个外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以后有人用此事挑拨,对奉北将军不利。

  白观游立刻问:“你有什么好法子?”

  “说不上好法子,还得让夫人辛苦些,但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祁襄说。

  白夫人忙道:“我辛苦些也无妨,为长远计更重要。”

  “什么法子,你直说吧。”白君瑜觉得自己早该料到祁襄既然说要来,就是有法子的。

  祁襄见白君瑜也不动那杯茶,就拿过来抱着暖手,“白老夫人尚在,就不得不继续给白府颜面,否则不孝的帽子扣下来,谁也担不起。但如果伯父伯母都不在京中,那就没办法参加宴席,别人可以理解为两位有正事要忙,也可以理解为你们根本不赞同这门婚事。无论哪种,都得让别人不能,也不敢在这事上做文章,把主动权拿在我们自己手里。”

  白观游身体前倾,“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地不在京中,不是参加宴席?”

  祁襄跟在家中一样放松,也没讲那么多礼仪,又喝了半杯茶才说:“马上要到冬巡了,不知朝中开始议了没有?伯父大可以主动要求冬巡,为皇上分忧。”

  冬巡是每天冬季,京中都会派一支队伍去到各处军营了解入冬后的情况,做以记录。根据各个军中所需不同,明年开春可以有地放矢地派送物资。

  这事没什么危险,就是路途遥远,走得慢一点的,甚赶不上回京过年,又算不上几分功劳,所以大部分将军都不愿走这一趟,每年冬巡人选都不太好定。

  白观游一拍大腿,“对啊!今□□堂还提起了,但没有人主动站出来。皇上也知道谁都想在京中过年,也没勉强。如果我主动请去,皇上必然同意。”

  这事又不算军功,皇上自然没有顾虑。而且队伍轻装出发,准备时间也就三五日的工夫,还可以带着夫人同去,这也是被默认的。这样他和夫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离京,不用去参加那宴席,母亲和大哥也都挑不出他的错来。而他这是为朝廷办正事,旁人也不敢乱说乱议。

  “只是路途遥远,又赶上冬季,伯母怕是不适应。”这是祁襄唯一担心的。

  白夫人拍了拍他的手,“这算什么?别的夫人能去,我自然也能。这个法子好,我们不去,送的礼也只按例出便好,母亲没与我知会,这走的又急,礼备的不厚也正常,大哥大嫂也说不出什么。可我们这边是没问题了,兮择怎么办?他留在京中还是要上门的。”

  她的丈夫和儿子不可能一起去,皇上就不会同意。

  祁襄笑说:“伯母不必担心,你们出发时我与君瑜前去相送,回来装一场病,说要到别处休养,请君瑜送我去,挑个十天左右回不来的地方,正好错过宴席。白家就算不满,也最多觉得我没有眼色,别的说不出什么。白小姐嫁人,白三少爷在场更重要,君瑜是堂兄,又已经分了家,去了也是吃酒席,主桌都凑不上的,别人不会在意。”

  白夫人松了口气,又是内疚又是心疼的说:“总归是难为你了,为了家里的事还要跑那么远去,你这身子可受得了?”

  祁襄微笑着点头,“您不必担心,我近来好多了。师父有一处温泉庄子,地方稍微偏远了些,但冬天去住个几日也是很好的。我也当是散心了,只不过告假太久,皇上那边怕是免不得要说君瑜几句。”

  白观游摆摆手,“这都是小事,朝中近来没有大事,多请几日也无妨。”

  “那就这样定吧。”白夫人笑道:“我本还愁着贺礼的轻重,现在也不必考虑了。我晚些就着人收拾行李,等皇上允了,我们立刻离京,先避上一避再说。”

  白君瑜当然更没有意见,能和祁襄不被任何人打扰地待在一处,这日子可不要太美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米阳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祁襄与奉北将军府就是对门, 又与白君瑜关系不错, 去送一送奉北将军和白夫人也很正常。而第二天,京中的人有一半都知道了昨晚祁襄发热严重, 祁家的下人连着敲了好几家药铺的门,才好不容易请到一位大夫,还惊动了白君瑜,白君瑜披着夜色去了祁家,说是折腾了一晚上。

  生病也好,让人半夜去找大夫也好, 都是祁襄计划中的, 也是为了后面顺理成章地出城去温泉庄子。这病是祁襄从师父那儿拿的药使然,没找相熟的大夫也是不想惹人怀疑,生这一场病是遭罪了点, 但大夫开了方子走了, 郤十舟就给祁襄灌了药, 并无大碍。

  于是隔天, 白君瑜递了折子告假,不到中午就带着祁襄出城了。

  他们到庄子上已经是晚上了,冬季天一黑,各处就鲜少有人走动了,尤其是这种偏僻的地方,更是安静。

  庄子上的管事已经提前收拾好了房间,吃食也在锅中煨着。这样的舟车劳顿对祁襄来说还是有些勉强,稍微吃了几口就睡下了。白君瑜倒是把一切安排妥当才回房间, 但估计着祁襄可能要歇息上两三天才能有精神,到时候再带祁襄在这周围走走,倒也不急于打听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但事实上,祁襄一觉睡到次日中午,精神就养回来了。管事带他看了庄子上的情况,又说了今年采药的情况,问他这次回去是否要把晒干的草药带回去,他们也好提前装车。

  祁襄说:“那就带回去吧,这一年你们也辛苦了,晚上加些菜,犒劳大家。”说着,给了管事一袋银子。

  管事乐呵地收下,道着谢就下去安排了。

  这边主院的屋子烧的都是地龙,特别暖和,祁襄在这儿只需要穿着单衣就成,赤足在地上踩一会儿就会热得冒汗,是个非常适合冬季来的地方。白君瑜也很喜欢这屋中的地龙,但地龙奢侈,就连皇宫里,除了皇上的寝宫,别处也是不用的。宫中不尽用,大臣们就更不敢用了,怕被参一本生活奢靡。

  但民间宅院就没这么多讲究了,可用得起的毕竟还是少数,像这个庄子,也就只有主屋用。如果祁襄和郤十舟不来,也不会烧。之前白君瑜不是没考虑过给祁襄弄一间这样的屋子,只是京中人多眼杂,弄不好就要惹麻烦,只得作罢。

  “你采过药吗?”白君瑜盘腿坐着,给祁襄倒茶。这边的茶也是败火的菊花茶,太热的环境上火总是难免。

  祁襄摇摇头,吹开杯中几片花瓣,说:“没那个机会。”

  “这里环境好,等明年入秋了我们再来,到时候可以到山上看看,跟着庄子上的采药人去采药。”他今早就已经打听过了,这边的庄子上的人都是采药人,这块地方温泉虽好,但山上的草药更好。这片绵延的山脉都是师父买下的地方,若正常采摘,可以不断有药供师父使用。

  “好啊。”说到这个,祁襄又想起来,“这边庄子也会出产一些面脂、胭脂之类的东西,一些用不完的药材每年会运去南方售卖,届时那些小玩意也会一并带去卖,市场很不错,也有独特的秘方,但每年只有一回,卖完就没了。不如我们趁来游玩,亲手做一些,回去送给伯母也好、淑妃也好,都是旁的地方买不到的。”

  做这种细致的事,白君瑜真不一定在行,但这都是小事,重点是,“你知道怎么做吗?”

  如果知道大体方法,只是在润度和颜色上做变化,那倒不难。

  祁襄无所谓地耸耸肩,理直气壮,“不会。但可以让人来教。”

  这对白君瑜来说就是破坏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但又不能显得他太黏人,便道:“那让人把配方写来,我们慢慢研究,也更有趣些。”

  “也好。”他们严谨些

  ,也不算浪费东西。

  下午,祁襄去泡温泉,白君瑜让人备了些清淡的果酒,不是给祁襄的,而是自己要喝,温泉配冰酒才是最相得益彰的。

  祁襄浸在温泉中,只有肩膀稍微露出一些,也不觉得冷,脸上带着被熏透的粉红,气色格外健康。

  饮尽一盅酒,白君瑜捏着手掌大的酒瓶,赤脚走到池边,伸手试了试水温,然后也不在意袖子会湿,将祁襄捞起来,吻了上去。口中剩下的一点点酒被渡给了祁襄,祁襄不能喝酒,但浅尝一点倒无妨。不知是水太热还还是酒太香,祁襄觉得自己好像醉了。手也攀上白君瑜的脖子,白君瑜顺势下了水,在唇瓣分开的一瞬说道:“别动。”

  祁襄眼中浮出湿润的亮泽,被白君瑜浮着腰勉强站稳水中。

  白君瑜将酒瓶对着祁襄的肩膀慢慢倒了一点,酒液在锁骨处积了小小的湾。酒瓶随即被放入水中,悬于水面无目的的漂着。

  祁襄觉得凉,但又格外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