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第167章

作者:金戈万里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 穿越重生

  亏得吕纪和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怀疑过,被宋佩瑜坑过的卫皇找上他,被他坑过的大司空找上宋佩瑜,是卫京精心策划的阴谋。

  为了避免没必要的误会,吕纪和还专门提出他与宋佩瑜收到卫京的信后,要将信原封不动的再给对方过目,也是免得被卫国戏耍。

  如今看来,还是被卫国戏耍了。

  重奕将桌子上的两封信放在自己怀中,“立刻筹备卫京要的东西,攻下卫京后,正好拿这些东西犒赏大军。”

  宋佩瑜愣了下,眯眼看向重奕,“要开始最后一战了?”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再等几个月,等到卫京弹尽粮绝,百姓开始反抗,导致城内大乱,城门自会不攻而破。

  这是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卫京的方法,也是宋佩瑜比较倾向的方法。

  反正在三年之内,赵国都要在卫国驻守大量兵马,以免卫国还有不死心的人对赵国发起反抗。

  围住卫京,只是顺便的事。

  但宋佩瑜内心深处也明白,他这种满是理论知识只能纸上谈兵的人,想法永远都跟不上真正上过战场,感受过战场瞬息万变的将领。

  刚出过丑,又再一次认识到自己脑子不太够用的骆勇立刻毛遂自荐,“表哥,让我去做人质!”

  攻下卫国的过程中,骆勇也有幸带过兵,可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后方运送辎重,与吉祥物差不多,还没真正去过一线战场,连平彰都不如。

  平彰从一开始就跟着慕容靖去了漠县,后来重奕与慕容靖分别朝着卫国更深处推进,平彰也始终跟在慕容靖身边,委实学到了许多东西。

  骆勇虽然人傻些,但也明白平彰能有这番机遇,必然是因为重奕的缘故。

  他倒是没嫉妒,相比无父无母只能依靠重奕给机会,自己拼搏的平彰,他肉眼可见的会有更顺当的路可走。

  但骆勇心酸啊。

  人在战场走了一圈,却连阵前杀敌都没经历过,回到咸阳,他可怎么与老爹和姑父交代,如何面对京城的世交?

  重奕转头看向雀跃不已的骆勇,目光定定的望着对方。

  骆勇再一次秒怂,却只是身体往后缩了缩,从激动到几乎半趴在桌子上,变成端端正正的站着,说什么都不肯率先移开视线。

  骆勇以为过了整个下午,实际上却只过了几个呼吸后,重奕点了点头,“你随我一起。”

  “不行!”反应稍快的几个人同时开口。

  魏致远从座位上起身,朝着重奕弯下腰,“臣愿意陪骆同知一同去卫京做人质,必会拼死保骆同知无碍。殿下千金之体,不该如此冒险。”

  没等重奕说话,骆勇已经伸手揽过魏致远的肩膀,“好兄弟,不用你保护我,到时候我们背对背作战,定能在卫京中杀出条血路!”

  宋佩瑜张了张嘴,最后却什么都没说。

  他当然也不想重奕去冒险,并能想出无数个理由劝阻重奕。

  却在最后一刻及时醒悟,他该相信重奕。

  如果重奕做出亲自去卫京做人质的决定,必然有他的考量和把握。

  宋佩瑜没开口,东宫小学堂的其他人都没法说服重奕,只能跟着重奕去找慕容靖,将希望放在慕容靖身上。

  慕容靖考虑后,不仅不赞同重奕亲自去做人质,也不赞同骆勇去以身犯险。

  他认为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正比。

  已经是囊中之物的卫京,不值得重奕和骆勇冒险。

  五十名‘普通’的车夫,足够在气氛紧绷的卫京内掀起惊涛骇浪。

  可惜重奕拿定主意的时候,连永和帝都拉不回他。

  慕容靖还不能抗旨,重奕已经不是在咸阳时空有太子名分,手中却没有相匹配权力的空壳皇太子。

  战争彻底打响后,永和帝就下旨,命重奕为南征军主将,慕容靖为副将。

  慕容靖在咸阳时还给永和帝的虎符,也在重奕手中。

  重奕如今有身份、有名分、还有将士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忠诚。

  就算是慕容靖,也不能在军中公然违抗重奕的命令。

  最后不仅重奕和骆勇在五十人的车夫中,连魏致远也在主动请求后得到了重奕的允许,加入车夫行列。

  半个月内,宋佩瑜从奇货城和赵国周边县镇调度到了足够的物资。

  驻守在卫国的赵军也在无声调动,驻守在卫京城墙外的东宫十率逐渐散到卫国的其他十二个县城,取代东宫十率在卫京外备战的是慕容靖手下的士兵。

  八月十二,临近中秋佳节,卫京城墙上的卫军蓄势待发的拉满长弓,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陆续进入他们视线的车队。

  当初说好五十辆马车,五十个车夫。

  进入卫军视线的却是七十五辆马车,七十五个车夫。

  城墙上的卫军首领蔡将军稍作犹豫后,选择视而不见。

  只是多了二十五个人而已,却多了二分之一的物资。

  卫京城墙只开了个仅能允许一辆马车通过的小缝,每当有马车进门后,城门守卫都会仔细检查进门的马车。从车内的物品到车夫身上有没有携带利刃,甚至是车夫的体型是纤弱还是健壮都会特别注意。

  蔡将军既不是卫皇的亲信,也不被大司空信任。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统领卫京城墙上卫军的将军。

  他对卫皇和大司空的命令十分不满。

  在他看来,就该让这些架着马车运送物资的车夫,在进入卫京城墙后,立刻下马车原路返回,而不是将这些车夫留在卫京内。

  但蔡将军明白,无论是卫皇还是大司空,都不会在乎他的想法。

  他就算再担心,也做不了什么,唯有让卫军将赵国派来的车夫盯牢,力求不出任何意外。

  可怜蔡将军只想在卫京与赵国彻底达成统一意见之前,好生守住卫京的门户,以期望卫京正式归顺赵国的时候,不至于太过狼狈。

  却没想到,卫皇和大司空各怀心思之下,已经将卫京卖了个合适的好价钱,根本就没想过卫京城墙上士兵的性命。

  在卫皇和大司空眼中,早就唯有敌我,没有家国。

  赵国的车夫还没到住处,时刻注意城墙情况的卫皇和大司空就分别收到消息,他们想要的人质到了,确认是赵国皇太子无疑。

  卫皇和大司空大喜,立刻让人传消息到城墙上的卫军处,想要将赵国皇太子消无声息的弄到自己的住处。

  重奕带着骆勇和魏致远,混在车夫队伍的末尾。

  也许是为了方便将赵军送来的人质带走的缘故,卫京给赵国车夫们准备的住处非常大,甚至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

  重奕刚坐下不久,就听见外面的动静。

  有被称作副将的人前来,恭敬的请重奕换个地方。

  想来是提前知晓不少内情,见重奕身侧的骆勇和魏致远要跟着,也没反对。

  可惜这位姓苏的副将,还没来得及将重奕彻底带出卫军的营帐,就被人堵住了,堵住苏副将的人被称作程小将军。

  都没用魏致远和骆勇按照宋佩瑜的吩咐,挑拨双方的关系。两者刚打个照面,就满脸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模样,一言不合直接动手。

  双方都抱着对方马上就要彻底完蛋的想法,不仅对彼此下手的时候毫不留情,也半点都不惧怕被卫军中的其他人发现动静。

  最后还是效忠卫皇的程小将军更胜一筹,分出三十人的小队,将重奕和魏致远、骆勇带上了马,直接赶往皇宫。

  悄悄整合军队,潜伏在卫京外十里的慕容靖,正专心致志的掐算时间,等待入夜后对卫京发起总攻,突然听见有人来报,卫京已经乱起来了。

  正仰躺在草地上的慕容靖立刻将眼皮上的腰带扯下来,“已经乱起来了?”

  阿史那齐也满头雾水,“我亲自摸过去查看过情况,城内确实有乱糟糟的动静,城墙上的卫军也少了近乎一半。”

  慕容靖立刻抬头看天色。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重奕进入卫京后,提前收到消息的卫皇和大司空,都会派人去接重奕,双方有很小的概率会遇到。

  如果双方遇到,魏致远和骆勇就会按照宋佩瑜提前教给他们的说辞,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让已经带走重奕的人误会,后来的人是从别处得到消息,特意赶来截胡。也让后来的人误会,重奕是认错了人才会差点被对家的人带走。

  将双方的火气挑得越大越好,最好能让他们大打出手,进一步失去理智。

  如果双方错开时间和路线,没有遇到更好。

  无论重奕是被哪一方带走,扑空的一方都会认为对方刻意截胡,新仇旧恨加上对自身安危的担忧,定会选择立刻出手。

  起码要在赵军攻入卫京之前,将重奕抢在手上。

  在卫皇和大司空眼中,他们只能活下来一个,在尘埃落定前,谁能将赵国皇太子作为人质握在手上,谁就能活下来。

  只要双方打起来,已经将重奕握在手上的人,必定会选择立刻开城门放赵军进卫京。

  宋佩瑜与慕容靖反复推测后,一致认为,卫京内乱起来的时间,大概在太阳将落未落的时候,或者更晚些,太阳彻底落下后。

  没想到重奕才进入卫京短短一个多时辰,太阳还在天空的正中央高悬,卫京内就乱起来了。

  看来是出现了第一种情况,卫皇与大司空的人在去‘请’重奕的时候就遇到了。

  像众人所希望的那样,卫皇的人与大司空的人都不够理智,没人发现重奕其实是双方的人质,坚定的认为是对方截胡,已经不顾后果的大打出手。

  想通后,慕容靖边系腰带,边对阿史那齐吩咐,“立刻列队,我们现在就出发。”

  阿史那齐高声应是,去通知正在休息的人。

  给赵军打开卫京城门的人,既不是卫皇的人,也不是大司空的人,而是城门卫军首领,蔡将军。

  他发现手下突然开始自相残杀,却完全没法阻止时,才惊觉自己只是卫皇和大司空推出来的傀儡。

  他自从被任命后,兢兢业业的安排城墙上的卫军换班,日夜担惊受怕,稍微有点动静就从床上惊醒,几乎与将士们同吃同住。

  就是为了给卫国守住最后与赵国谈判的筹码,让卫京的百姓和驻军归顺赵国后,能有更好的待遇。

  起码他们是归顺,而不是战败。

  然而突然发生的变故却告诉他,他就是个笑话,他越是为守住卫京城门努力,就越是可怜好笑。

  赵军还没来,他想要保护的将士们就因为卫皇和大司空的斗争而血流成河。

  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蔡将军当场写了份血书,列数卫皇和大司空所做恶事,言明卫国百姓都只肯承认安平王不肯承认卫皇和大司空,无奈于卫皇和大司空的淫威,才不敢言语。

  血书以羽箭射到地面后,蔡将军甚至都没等慕容靖的回应,直接下令让人大开城门。

  然后从城墙上一跃而下。

  他对卫国没什么特殊感情,也不想为卫京殉城。

  就像是他血书上写的那样,蔡将军发自内心的认为,老卫皇的儿子中,安平王是最出息的那个。

  无论如何,安平王为卫国的百姓寻到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