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69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他的要求也不多,基本上就提了三点要务。

  “我只有这几点要求,张掌柜你是店里的掌柜,店里的事情你肯定比我还清楚 ,平时我不在店里,就多劳张掌柜费心。”李问对张掌柜的态度客气而尊重,说白 了他们只是有劳务关系的上司和下属,能在一起做事是个缘分。

  张掌柜点头,说了些感谢东家信任的话。

  立完了规矩这一块,那下面就是谈谈店里的员工待遇的问题了。

  从张掌柜到后院做事的师傅,这些都是技术和骨干人员,李问把他们每月的月 钱都提了提,还有店里的做事的伙计,每月的工钱也稍微的提了一点。就是原本没 有工钱的学徒,最起码给他们每日一个午饭钱,不让人给干活还饿着肚子。

  李问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月大概是因为有他那本书,拉起了店里的销量, 不止是《画三国》卖的好,其他的书也跟着拉上了销量。要是按照这个趋势的话, 下面他继续出下面的几部书,后面几个月书店的销量都不用愁了。

  当然,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把这家书店做成全京城最大的一家书店

  “刚才我说了,做的好的就有赏,做的不好的也要罚,咱们现在先赏的。”李 问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在他这里,向来实行的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 不得”的原则,所以自然是做的多,干的好的有赏赐,至于做的不好的,第一次罚 、第二次罚,等第三次就直接让人卷铺盖走人了。

  张掌柜拿笔的指头一个哆嗦,最后应了一声“是”,内心既是欢喜又是忐忑, 欢喜的是他们每月的工钱都涨了,忐忑的是做的不好,哪怕是他这个掌柜都要自己 卷着包狱走人。

  “以后店里的师傅和伙计们的工钱,张掌柜就按照我上面说的来算。以后每月 的三号,我会让人过来拿账本和工钱单子,张掌柜你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给我,确 定没有问题之后,每月的工钱会固定在十号放发。“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是因为 他前面开的店铺都是这个时间核对账目和发放工钱。

  账本和工资单子必须要经过他这个老板的手,才能确保下面的人做账没有问题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张掌柜你后面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到时候可以用一 张纸写好,附上来给我。”李问是一个大方的老板,只要下面的员工们认真做事, 为他创造更高的价值,他也会支付员工相对应的待遇。

  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财富是别人帮你创造的,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就能创造 出来的,所以他在明白这个道理的同时,就想到了如何才能让别人最大程度的去创 造更高的劳动力和价值这上面来。

  在这个时代,处于下层的劳苦人民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所以待遇自然也不会 太好。李问是在红旗下成长大的青年,所以尽管他有一点资本家的脑子,他也不会 无止境的去压榨他的员工,因为他明白要想让驴子给他干活,就要把驴子喂饱了。 那些想让驴子干活又不给驴子吃饱的,最后的结果最有两个,一是驴子不好好干活 ,二是驴子跑了。

  所以同样的道理,要想员工们死心塌地跟着他这个老板做事,那就要保证员工 们跟着他做事能吃饱肚子,过上好的日子,在这个前题之上,别人才愿意跟着你做 事。

  张掌柜都一一的记在纸上,在经过和新东家短暂的相处,掌柜的知道新东家要 比从前的东家好。

  “我要说的就差不多这些,暂时就没别的了。”李问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发现 入口的茶还是温热的,温度刚刚好。赵向毅安静的坐在这里等着,听着少年把规矩 一条条的罗列出来,他心想李六元要是不当官,当一个商人肯定也很懂得做生意。

  事实上证明,就算是李六元当官,也能把生意做的很好。

  “是是。”张掌柜看到他记的满满几大张纸,最后一张的墨迹都还未干。见东 家是要走的意思,张掌柜犹豫了下,说道,“店里不少人来回来问《画三国》的后 续何时出,我,我这顺便问问东家。”

  被掌柜当面催稿的李东家,“……已经画了一半了,稍后我画好了就让人送过 来。,,

  “好好。”张掌柜听到东家说有稿子,满面笑容。

  张掌柜亲自送了东家出到门口, “东家慢走。”

  等他们从书店里出来已经是中午了,正好两个人找一个地方去吃了个午饭。

第五十八章 要钱

  下午李问回了翰林院上班,赵向毅去往京郊大营,他们就分开了,两个人各忙 各的事情。他们两人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所处的职务不同,忙碌的事情也不 一样。

  不过两人都同在京城这里,所以只要不是太忙,两个人也会碰个面。

  李问倒是觉得两个人这样的相处挺好,他不是性子太粘腻的人,赵向毅也不是 ,所以知道对方在忙的话,他们就做自己的事情,也不是非得和对方如胶似漆的黏 在一起才好。

  前些日子他被皇上指派过去跟着太子殿下接待外使,所以最近这几日都没怎么 在翰林院这里,直到今日他才回来。他一回来就赶上了老翰林们要组团去户部讨要 月薪,户部拖欠的月薪还未发放下离开,掌院也不大管这些事情,所以就只能他们 自己想办法了。

  “走走,一块去,咱们到户部去问问,到底是要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月薪发下来

  李问被曹老翰林拉去凑人数,跟着一起看热闹。

  没想到不止是他们翰林院的人过来讨要薪水,他们到的时候,武官那边一大帮 的人已经在堵在户部门口向户部讨要薪水,整个户部的门口就跟菜市场似的,闹哄 哄的都是人头。

  “……不是我们想拖欠你们的月俸啊,实在是户部没钱啊。”户部派了一个官 员出面安抚众人,但是显然他这个话很没说服力。

  “放你娘的狗屁,你们上月是这么说的,上上月也是这么说的,好几个月都没 钱下来,你们让老子底下这么多人都啃土吗?”武将那边都是一群暴脾气的,每次 来要钱,这群户部的官员们都说没钱没钱,这些人一个个都火大了。

  这一次外族人到京城来是空着手走的,不像往年那样来一趟就拉不少的东西回 去,户部省下了这么一大笔银两,再怎么说都应该把拖欠他们的月薪发下来吧,他 们底下好多人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人等着养活,没钱这日子要怎么过?

  众人情绪高昂。

  “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各地的赋税不是刚收上来,你们户部怎么会没钱,我看你们是故意拖欠我们 的月薪不给发。”

  “老子就想问一句,拖欠的月俸什么时候能发下来,你们户部给一个具体的时 间,不要每次都拖拖拖,把我们当猴耍。”他们来要钱,无非就是想要到钱,不是 每一次来都听到户部的人说等等,等等,拿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要户部真没钱发放月俸,怎么其他部门的都有,就他们没有,这不明摆着欺负 他们这些当兵的不识字,好欺负了!

  真的是越想越让人觉得火大!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几句话。”最后还是户部尚书朱广权出面发话,“我能 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实在不是我们户部不想把大家的月俸发下去,而是实在是户 部也有户部的困难。

  今年蒲州襄州等地都发生了旱灾,颗粒无收,地方上了折子请求朝廷救灾,我 们户部实在不是故意要拖欠大家的月薪,事态有缓急,希望大家都能相互理解。”

  “至于拖欠你们大家的月薪,户部不会不发给大家,只要要稍微延后一点。我 这个户部尚书在这里发个话,拖欠大家的月薪在年前尽量会给你们发下去。”

  “好,姑且就再相信你们户部一次,要到时候还没有的话,这事我们就闹到皇 上那里去。”

  有了户部尚书的这一番话,下面讨要薪水的众人只能散去了。

  “呸,老子就知道来要不到月薪。”

  “唉,这个月的月俸还不知道有没有的发了。”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讨论 月薪的事。

  李问跟着曹老翰林他们回去翰林院。

  众人没要到月薪,回来都有些垂头丧气,情绪都不怎么高。

  在去户部之前,李问就料到了他们这一趟去大概是要不到钱的,若是户部有钱 的话,不用他们去户部闹,都会把钱给他们发下来了。但是现在户部没钱,他们去 闹肯定也要不到钱。

  他们这些京官看起来表面风光,其实还不如地方上的官吏的曰子过的滋润。不 过若是光靠着朝廷这点月俸,日子肯定是过的紧巴巴而已,如果家里吃饭的人口多

  两个,还不定能吃的饱肚子。更别提不少的官员家中都是三妻四妾,十个八个子女 ,奴仆成群,这点月俸连维持家中日常的开支都不够,所以这要不收取下面送上来 的孝敬,大多熟人的日子都不会过的太风光。

  而地方上的官员富商等等这些人想要寻求庇护,他们就会花钱找人找到京城这 条线来,背后大树好乘凉,这也是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原因,其实一切都不过是 为了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十年寒窗苦读,读书的人等到考中了进士入朝当官后,才发现原来当官和自己 当初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心理上的一个巨大的落差。大多数的人看到利益 就在眼前,很难不心动的,也不是说清官就没有了,这只是少数。

  纵观整个历史的长河,历朝历代还是贪官比较多,能够在历史上留名青史的官 员,只是少数。

  李问现在也不关心他自己会不会名留名青史这事,他现在比较关心朱广权刚才 说的蒲州襄州等地干旱的事。

  他们京城这里从三月开春到现在都九月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一直都没什么雨下

  早前李问就注意到今年的天没什么雨下,往北的一些地方的降雨可能会更少, 所以不知道襄州等地的灾情事到什么情况,想来最迟明日早朝上大家也会说这件事 了。

  一整个下午,翰林院的气压都有点低,大家的情绪都不高。

  李问在翰林院里和曹老翰林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因而曹振清邀请他到他家中去 喝酒,李问也就没有拒绝,就应下了。

  等下午翰林院下了衙后,他就跟着曹振清到他家中来。

  知道曹老翰林家中的情况,他也不好空着手到别人家去吃饭,所以路上让李童 拐去酒楼买两个肉菜送过来。

  “爷爷,你回来啦。”

  两小童见到爷爷回来,从屋里跑了出来。

  “欺。”曹振清摸着大孙儿的脑袋,又摸摸小孙儿的脑袋,眼中是对两个小孙 儿的爱怜,“你们看是谁来咱们家了,你还认得不?”

  两个小儿往他这里看过来,大小子曹杰轩点头,说记得,喊他一声“李哥哥。

  小的咬着手指头,眼里带着好奇的看着他,显然就不记得了。

  “轩轩真厉害,还记得哥哥啊。”李问并不是第一次到曹老翰林的家中来,之 前他到过曹老翰林家中送礼,见过他的嫁人,因而他是知道曹振清家中有两个孙子 在,大的约莫六七岁的年纪,小的只有两三岁大。

  这事他也是听曹老翰林说起才知道,原来他当年一心都扑在读书至仕的路上, 所以到了而立之年才与夫人高氏成的亲,两人只有一子,曹振清并没娶妾室。两人 之子曹彬,两年前调往外地去当官,当时考虑到两个孩子还小,就留在了家中给高 氏带,曹彬就只带着媳妇和两个家仆就到外地上任去了。

  见到站在两个小童后面的高氏,李问与妇人打了一个招呼。

  “老爷,李大人,到里面来坐。”高氏笑着请人到屋里去坐。

  曹老翰林家中的两个孙儿模样都长的好,十分的可爱。

  李问自己也有个小弟,他见到这种软萌的小生物莫名的就心软,正好他身上带 了糖,身上的糖其实是拿来哄他家小弟的,没想到这会儿正派上用场。他从口袋里 掏出一小袋糖,从袋子里面拿出两个,诱哄咬着手指看着他的小童喊他哥哥,“你 喊一声哥哥,我就给你一颗糖。”

  小童看了一眼爷爷,见到爷爷笑而不语,他想吃糖,就喊了一声“哥哥”。

  “哈哈,真棒。”李问把糖给了小儿,说道,“你下次要记得哥哥,哥哥来还 给你糖,可以不?”

  “好。”小童嘴里吃着甜滋滋的糖,点头点的比什么都快。

  袋子里还有剩余的糖,李问把袋子拿到哥哥的面前,问道,“这个糖你保管可 以吗?每天只能和弟弟一人吃一个,可以做到吗?”曹杰轩看了一眼爷爷,见爷爷 没有不许他拿别人的东西,才是点了点头,李问就把小袋子给哥哥了。

  起身见到曹老翰林看着他,李问笑着说道,“我家中也有个小弟,跟着我在京 城这里读书,比轩轩要大一两岁。”

  曹老翰林点点头,问起了李问家中小弟在哪里读书,李问说在一家小书院读。

  老仆人送了酒菜上来,一一摆在桌上,今日还是因为有客人来,还多炒了一碗

  猪肉。

  曹振清在翰林院当了十几年的官,却不是个撞于钻营的人,不然也不会一直都 呆在翰林院了。曹老翰林家中只有他每月拿朝廷发放的一点月俸,因而家中的曰子 清贫,一曰三餐能吃饱肚子,日子过的并不算是富裕。

  正好李童从酒楼那里炒了两个荤菜过来,添多了两道菜。

  高氏与两个小孙儿不上他们这桌吃饭,李问猜他们是把唯一的一碗肉都在这里 了,他拿还未用过干净的筷子夹了一碗肉,让李童给高氏那里送去,笑着对曹老翰 林说道,“我们这里这么多菜吃不完,给大娘和轩轩他们那里送点去,不然吃不完 就浪费了。”

  有他这个话,别人也不会觉得尴尬。

  “呵呵,也可。”曹振清倒是没有阻止,他见李问小小年纪,在人情世故方面 比他这个前辈还要懂。李问这种懂人情世故,并非是官场上的油滑,而是让人能感 觉到他的真诚与实在。

  整个翰林院的状元不少,六元却只有这么一个。

  而李问虽然是顶着六元的名头,在翰林院中对他们这些老前辈们都尊重,并且 是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都拿来问他们,这也是翰林院中的老翰林们在背后谈起李 六元,大家对他都是赞誉比较多的原因,实在是这个孩子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两个人的年纪虽然相差了几轮,坐下来却是能喝酒谈天说地,能聊的话题不少

第五十九章 升官

  直到太阳落山,暮色初晚,李问才从曹老翰林家中出来,老翰林送他到院子的 门口。

  李问站在门口,对主人拱手说道,“前辈请留步,我与家仆回去便可。”

  “好,书房中的手稿有些乱,等晚些我整理好了再给你。”曹振清乐呵呵的说 道。

  “好的,这个事不着急,前辈你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整理给我就好。”李 问说道。

  “行行。”曹振清点头。

  拜别了主人,李问带着李童离去了,主仆二人走在回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