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216章

作者:人生若初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话里头带着抱怨,但顾秀秀显然很高兴。

“姑,那你以后可以放心了。”顾明东笑道。

他心底也为表哥觉得高兴, 毕竟以后再也不用面临姑姑的念叨了。

顾秀秀又说:“现在哪儿能放心,我不得帮忙操办婚事,两家人总得见见面,商量一下彩礼嫁妆,等把媳妇娶进门生了孙子, 我这才能喘口气。”

“我琢磨着,年底大家事儿少,工厂也都放假, 正好结婚,还不耽误功夫。”

一连串的话,直接把孙强的婚期都差点定下来。

顾明东听了一笑,果然找到对象的下一步就是催结婚,结婚之后就得生孩子。

他再一次庆幸原主父母双亡,膝下还有俩儿子,完全不需要承受这个烦恼。

“姑,咱家阿南也处对象了,姑娘人不错,不过他们年纪还小,处两年再谈婚论嫁。”

顾明东没提钱晓茹具体的身份。

顾秀秀一听,顿时更高兴了:“阿南可争气,你们两兄弟都懂事儿,结婚早,这一点你们表哥表妹真得好好学学。”

顾明东摸了摸鼻子,感情结婚早,在顾秀秀心底还是个大大的优点了,估计等孙强结婚之后,顾秀秀又得开始操心孙淑梅,到时候表妹可惨了。

顾秀秀压根不知道大侄子在想什么,乐呵呵的说:“阿东,那你忙,我去你三叔家坐坐,到时候定了日子,你可一定要来喝喜酒啊。”

她一走,顾亮星凑过来问:“爸,表叔也要娶媳妇了吗?”

“是啊,你们很快就会有表婶了。”顾明东笑道。

顾亮星耸了耸肩,说:“娶媳妇有什么好的,娶回家还会跟我抢好吃的,有这功夫我上山多掏几个鸟窝,多吃几个鸟蛋不更好。”

顾明东忍笑道:“这话爸替你记着,等你长大了再说给你听。”

“长大怎么了,就算到了一百岁我也这么想。”顾亮星无所畏惧的说,转身拉着小芸妹妹又撒丫子出去玩了。

顾明东摇了摇头,想着顾三叔家肯定会留饭,就让顾四妹多做点好吃的,待会儿端过去,让他们姑姑一块儿尝尝。

那头听了顾秀秀的报信,果然也都跟着高兴起来。

顾三婶拍着腿说:“我就说阿强多好的孩子,肯定自己能找到合适的,前些时候你就着急上火的,现在可就没用你操心自己找到对象了。”

在顾明东面前,顾秀秀只高兴,但到了同辈人的面前,顾秀秀才叹气说:“害,阿强那孩子从小性子倔,说的好听点是有毅力,说的难听点就是一根筋,我还真怕他没遇到喜欢的,这辈子都不肯结婚了。”

顾三婶却说:“孩子的缘分急不得,这不就到了。”

“姑娘家是哪儿人,多大了,怎么认识的,家里头怎么样?”

一听这话,顾秀秀露出几分忧色:“叫朱燕,在咱们镇上供销社上班,比阿强小一岁,其他方面倒是都合适,还是咱家高攀了。”

顾三婶连忙道:“阿强也是工人,他妹妹也是工人,这也算门当户对。”

顾秀秀却说:“你是不知道,那姑娘家里头条件好的很,上头爸妈和三个哥哥都是工人,整一个工人家庭。”

“条件好那还不好?”顾三婶疑惑道。

顾秀秀叹气道:“自然是好的,但这好过头了,就让我这心里头没底,觉得人家这么好的条件,凭什么看上咱家的臭小子。”

顾三婶笑道:“你也想太多了,阿强怎么了,他正正经经的工作,吃喝嫖赌都不沾边,而且长得个儿高也好看,个人条件也是一等一的。”

“话是这么说,但我跟他爸到底是拖累,帮不上什么忙,还得靠他养着。”孙国栋现在的身体是好了,但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自然是没门路挣钱。

顾秀秀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偶尔接一点手工活回家干,也就能添一个菜钱。

欢喜过后,顾秀秀心底是担心人家姑娘的爸妈瞧不上孙强,到时候双方见面说难听的话。

瞧着孙国栋开心的模样,她也不敢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丈夫,一直到回到上河村,见到了顾三婶才不吐不快。

她过来不只是为了送消息,也是实在找不到说话的人了。

到了这边,顾三婶虽说不是亲妯娌,至少也是堂的,两人关系相处的还可以。

顾三婶听了就笑话开了:“这都还没见着人呢,你操心那么多做什么,再说了,只要人姑娘自己愿意,她爸妈能扭得过女儿?”

听着安慰的话,顾秀秀才略放宽心。

顾三婶拉着她的手,笑道:“你啊就放宽心吧,儿孙自有儿孙福,阿强的福气还在后头呢,你就等着抱大孙子吧。”

顾秀秀叹了口气,顺势握住她的手,也说道:“孩子生来都是债,操心完一个还有下一个,淑梅也是,老大不小了,工作也稳当了,偏偏不肯处对象。”

“哎,这俩孩子要是跟阿南学学,早早的找到对象,那我也不用操心了。”

顾三婶惊讶道:“阿南都有对象了。”

“可不是,刚才阿东说的。”顾秀秀一想,顾明东对这个婶子不算亲近,肯定不会把这种没定的事情乱说。

她一时后悔不该说漏嘴,一边又觉得窝心,自己这些年的照顾没白付,比起嫂子,侄儿几个都是更亲近自己的。

顾三婶笑了笑:“当初阿东娶媳妇也没用咱们操心,现在阿南是像了他大哥了。”

说完了顾明南的事情,顾三婶话锋一转,低声道:“秀儿,嫂子有件事也想跟你商量商量。”

顾秀秀奇怪道:“嫂子,你跟我还客气什么,有话就直说呗。”

顾三婶便道:“我跟建国商量了好久,都觉得阿东一直单着也不是事儿,现在阿南都开始处对象了,迟早都分分出去吧,阿东也总得再找一个。”

“之前我也催过,可是阿东不同意,我估摸着心底还想着丽娟。”

顾秀秀心底也觉得大侄儿这么单着不是事儿,毕竟男人年纪大了,到时候再找可就更困难,能找到的条件肯定越来越差。

可之前她忙着催儿子结婚,现在儿子终于有了着落,被顾三婶一提,顾秀秀也跟着担心起来。

“丽娟走了都三年了,总不能后半辈子都一个人过吧,等将来弟妹分家了,孩子也成家了,他一个人也太孤单了。”顾三婶说的也很有道理。

姑嫂两个对视一眼,似乎看到弟妹成家,儿子成家之后,顾明东形单影只的可怜样了。

“哎,哪能怎么办呢?”顾秀秀心底也这么觉得:“那孩子比阿强还倔,我劝了也不会听。”

“要不等办完了阿强的事情,我就来生产队住一段时间,在他耳边多念叨念叨。”

顾三婶便道:“要不咱们寻摸个好的,到时候直接喊他过来相看,指不定就瞧上了呢?”

两人一合计,觉得这主意可行。

顾三婶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肯定能找到个好的,不比前头的李丽娟是城里姑娘,但没嫁过人,亦或者是嫁过人还没生过孩子的,她肯定能寻摸到。

到时候也不用做得太明显,请人家姑娘过来吃顿饭,正好再喊顾明东过来瞧一眼就成。

两个女人商量的好好的,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

没等她们俩行动,顾建国先把人霸占住了。

一开始,顾明东只以为三叔拉着他去镇上,是为了新一年采购种子和肥料的事情。

哪儿知道顾建国带着他径直到了公社门口。

顾明东忙停下脚步:“三叔,你带我来这儿干嘛?”

顾三叔这才说道:“阿东,三叔有件事求你帮忙。”

“您有事儿就直说,这么客气侄儿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你这孩子。”顾三叔自知理亏,语重心长的说道,“是这样的,咱们生产队是附近第一个实验一年两种,并且获得重大成功的。”

“今年咱们上河村生产队的收成,超过了隔壁下河村的两倍,两倍是什么概念,如果每个生产队都有这个产量,不提交公粮的事情,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农民同志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顾明东疑惑道:“但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

顾建国却说:“怎么没关系,一年两种是你提出来的吗,那什么间种轮种化肥也是你提出来的吧?”

“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我,是吴巍同志。”

顾建国无奈道:“他那点功劳我也记着,可他成分有问题,是不能露脸的。”

“前些日子王书记找我谈话,他的意思是总结分析咱们生产队的成功经验,到时候把经验拿出来,给其他生产队讲一讲,让他们学习学习。”

“我回去一想,上台演讲我哪儿行啊,人一多,我站在台上都能忘记要将啥话了,还怎么给周围生产队的大队长分享经验。”

“三叔,你在生产队开动员大会的时候,不讲得挺好的吗?”

“那不一样,在生产队都是乡里乡亲的,可在公社里头,下面坐着的不是生面孔,就是周围的大队长,甚至还有公社的干部。”

“万一我老毛病犯了,丢了咱们生产队的面子事小,弄砸了王书记交待的人物事大。”

顾建国自从得了王书记的命令,回到家那是茶不思饭不想。

他十分乐意跟其他的大队长分享经验,可上台讲话这茬真不是他能干的。

以前在队上演讲,他也做不到跟瘪老刘似的滔滔不绝,只能挑着要紧的事情赶紧说,挑重点,社员们倒是也吃这一套,觉得比开会大半天强,不耽误功夫。

现在是当着整个溪源镇领导干部的面,这可不是自家地头,不小心丢了人,那面子里头都没了。

可让他去回绝了王书记,顾建国也舍不得,去年生产队出了个杀人犯,弄得社员们走出去都觉得没脸,今年好不容易找回来。

这可是脸上增光的事情,他们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不是增加了一星半点,而是直接翻了两番!

顾建国夜里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被顾三婶一句话惊醒了。

“你自个儿不会说,不会让别人去说。”

顾三叔一想,谁能比自家大侄子更合适,论成分,他是实打实的烈士后代,论经验,生产队的种植方案就是他起草的,再有一个,大侄子如今做事说话稳稳当当,不急不躁,谁能比他更合适。

谁能比他大侄子更合适?

顾明东听完,差点掉头就走:“叔,你可真是我亲叔,这样的好事儿你给别人不成吗,瘪老刘肯定特别愿意。”

“那不成,他是前队长,他一出面,岂不是把咱俩的功劳全给占了。”

顾明东无奈道:“三叔,我也不是那块料。”

顾建国却对他有这莫名自信:“你就是。”

“阿东,算三叔求你了,你就帮我这一回成不成,这可事关咱们整个生产队的荣誉。”

眼看着对自家一直很照顾,将几个大侄子当亲生子女养的顾三叔几乎要给他跪下了,顾明东还能怎么着,到底是被忽悠了进去。

等看到大礼堂里密密麻麻的大队长小队长,最前头一排还坐着王书记,但最中央的位置却是个面生的人,王书记时不时侧过身跟他说话。

显然,这个人的身份比王书记还要重要。

顾明东从人群中找到了已经坐下的顾三叔,后者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一瞬间,顾明东有一种被自家三叔提着脚卖了的错觉。

吐出一口气,顾明东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演讲。

迈出第一步后,一切都自然而然起来。

当他挺直脊背,迈着稳健的步子上台时,惹得正在说话的王书记都是一愣,随即对身边的人说道:“刘书记,这就是之前提过的那位农民同志,他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却坚持不断学习,是他帮着上河村实现了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