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316章

作者:人生若初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刘小柱却说:“爸,生产队像我这么的大的孩子早该下地了,我一边种地,晚上就读书,绝对不会耽误高考的。”

“这怎么可能不耽误,种地多累啊?”王麻子不舍得。

“反正爱花省下来的钱也够咱们过日子了,你干嘛非得这样?”

刘小柱坚持道:“爸,姐姐是姐姐,我是我,我能干活养活自己。”

王麻子不能继续装傻了,他心底叹了口气,无奈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啥意思。”

“锄头给我,就那么几亩地我来干还不行吗?”

刘小柱一时有些感动,但想起王麻子毫不留情的让姐姐寄钱回家,这种感动消减不少。

王麻子抢过他的锄头,虽然干了一会儿就得抱怨,回家脾气也不好,大部分活儿都推给刘寡妇干,到底是没再坚持。

王麻子都下地了,其余的社员自然更加积极。

顾建国看在眼里,转身忍不住对大侄子吐槽:“到底是大家的思想觉悟不够,难道为公家集体干活就不是干活了吗?”

顾明东听了就想笑,暗道要是人人都有那个觉悟,世界就直接大同了。

家家户户都承包了田地,老顾家自然也不少,顾明南一家三口的户口和粮食关系都在城里头,这会儿没他们的份儿,但老顾家还有顾明东父子几个。

如今一放学,双胞胎跟顾芸就会去田里头转转,顺手就把草给拔了,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的。

就连小谢谢也经常往田里头跑,跟在顾明东身后拔草,晒得小脸红彤彤还挺乐呵。

“舅舅,我帮你干活。”拔完一棵草,小谢谢就兴奋的给顾明东看。

顾明东给她带上个草帽:“累不累?”

“好玩。”说完,小姑娘又开始努力,只是这一次盯着的压根不是野草,而是水稻苗。

顾明东笑着抱起小外甥女:“今天谢谢帮了好大的忙,我们回家休息吧。”

“那我明天还跟舅舅一起来。”谢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我帮舅舅把这几块地的草都扒光,一根都不剩下。”

“谢谢好志气,不过还是给你两个哥哥留一点吧,不然他们回家就没活儿干了。”

顾明东打趣了一句,回家还顺道儿去了下菜园子,洗了个番茄塞进谢谢的手中。

谢谢捧着个不比她脸盘子小多少的番茄啃着,吃的满脸都是,口中含含糊糊的问:“舅舅,我爸妈啥时候才回来呀?”

“怎么,你想他们了?”顾明东自己也摘了根黄瓜尝尝。

政策放宽松的最大好处就是,现在家里头种什么,养什么没有人管了,顾明东立刻将菜园子塞得满满当当,要不是嫌弃鸡鸭鹅太烦人,他还会多养一些。

谢谢吸溜了一口番茄汁水,点头道:“有一点点想。”

顾明东抱着她回到家中,笑着安慰道:“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

且说谢南山带着孙淑梅来到大城市,刚从火车站出来,孙淑梅就被热闹的人群吓了一跳。

“好多人啊。”孙淑梅下意识的惊叹道。

谢南山提着行李箱,牢牢的跟在妻子身边,伸着手圈着她往外走:“这才哪儿到哪儿,等到了城里头更热闹。”

很快,在丈夫的带领下,孙淑梅就见识到繁华的上海。

孙淑梅曾经觉得,黛山市已经够繁华了,与他们小小的溪源镇截然不同,可是现在,她才知道自己是住在井底的青蛙,如今见识到了大海。

谢南山见她看得入神,索性就带着她在街头慢慢逛,不急着催妻子去落脚。

孙淑梅只觉得自己的眼睛耳朵不够用,她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楼,数一数竟然快二十层,现在她才知道什么叫高楼大厦。

街道上的行人打扮时髦,那鲜艳的色彩,奇特的衣裳,都不是溪源镇会有的。

更让她心底惊讶的是,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子里都放着收音机,悠扬的音乐随着风飘出来,给街道增添了一丝别致。

谢南山带着她来到招待所,两人拿着结婚证和介绍信,才总算能住一间房。

孙淑梅进了屋,放下箱子,忍不住往床上一趟:“上海原来是这样的。”

谢南山关上门,笑着躺在她身边:“喜欢吗?”

“喜欢,特别好。”孙淑梅笑着说道。

“那咱在这儿买套房子,以后想来就来。”谢南山笑着说道。

孙淑梅锤了他一下:“说什么胡话,这儿再好也没有咱家好。”

结果一会儿功夫,孙淑梅就听见隔壁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她打开窗子,就发现招待所后头是一片弄堂,这个点居然有人在弹钢琴。

之所以知道是钢琴,是因为孙淑梅眼神好,直接看到对面那栋楼三楼窗口的位置,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正在练琴。

小姑娘弹得不是特别熟练,但孙淑梅却听入了迷。

许久,她回头说了句:“咱努努力多挣点钱,以后也送谢谢去弹钢琴。”

谢南山皱了皱眉,提醒道:“会不会太辛苦?”

孙淑梅瞪了他一眼:“慈母多败儿,那可是钢琴,多精贵的玩意儿,别人想学都没法子。”

谢南山摸了摸鼻子,他欣赏不来这个,觉得还不如唱戏热闹,但他明智的没选择跟妻子争吵这个。

放下东西,孙淑梅就兴致勃勃的拉着谢南山下去逛。

很快,他们就知道自己来对了。

在溪源镇,甚至是黛山市,一切都还是灰扑扑的,大家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风口,可是在上海,一切又是截然不同的。

一路上,孙淑梅还看到有人在公园里练习风琴、唢呐、笛子的,也瞧见店铺里直接摆着一台电视机,就专供客人们看了打发时间。

弄堂巷子里,时不时就能瞧见做小生意的人,小吃只要钱,不要票。

萝卜丝饼、生煎包、锅贴……食物的香气让人胃口大开。

逛了一圈回来,两人也吃得肚儿圆,孙淑梅忍不住说了句:“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来,别人跟我说上海是这样的话,我都不敢相信。”

不只是孙淑梅,连谢南山都觉得惊讶。

他以前是来过上海的,倒是没想到乱了这么些年,这座城市不但没有变得颓废,反倒是蒸蒸日上。

跟落后保守的溪源镇,完全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夫妻两个逛完了,吃饱了,第二天就摩拳擦掌起来,来都来了,自然是不能白走的。

谢南山很快联系上曾经的人脉,虽说许多年没联系,但有认识的人好办事儿。

他也没忘顾明东嘱咐的事儿,不着痕迹的打探着黑家的消息。

倒是很快真让他打听到了。

谢南山没让孙淑梅知道,自己一个人找到了那片老弄堂。

他先是在周围绕了一圈,就知道住在这一片的人估计生活条件一般,房子看着太老了,路边都堆着杂物,来来回回走难走动。

“同志,你找谁呢?”一个生面孔,很快引来了注意。

谢南山神色不变,镇定的回答:“叔,跟您这打听一个人。”

说着先递过去一支烟,大爷接过烟看了眼,没等反应就被点上了,他下意识的抽了一口,倒是不好意思拒绝:“行啊,这里住着的都是老街坊了,我都认识。”

“有没有一家姓黑的?”谢南山问道。

大爷一愣:“姓黑的?”

他打量了一下谢南山,眼睛里带着几分狐疑:“你找老黑家干什么?”

谢南山一看有谱儿:“是这样的,我爸以前有个朋友姓黑,就住在这一块,谁知道后头太乱失去了联络,刚巧我来上海出差,我爸就让我过来打听打听,看看他们现在怎么样。”

“这些年是不容易。”大爷一听,倒是也没怀疑。

但很快,他叹气道:“不过你来晚了。”

谢南山忙问:“怎么晚了,他们搬家了?”

老大爷流露出几分同情来:“要是搬家就好喽,老黑家已经没人了。”

谢南山一听,心底就是咯噔一下。

顾明东曾说过老黑家有舍利子,虽然不知道他哪儿来的消息,谢南山是不怀疑的。

可现在老黑家出事儿了,那岂不是证明舍利子就是个祸害?

“这是发生了什么?”谢南山忙道,“叔,您看我这大老远的过来也不容易,您能不能给仔细说说?”

老大爷也不推辞,指了指前头的一个破院子:“瞧见那个屋子没,那原本就是老黑家的屋子。”

“老黑这个人命不好,前头娶了个媳妇没几年就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后头又娶了一个,倒是生了两个儿子。”

“原以为能好好过日子了,老黑起早贪黑的挣钱,谁知道有一次台风天下雨得厉害,那天晚上大家都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音。”

“隔天出来一看,你猜怎么着?”

谢南山忙问:“怎么了?”

老大爷道:“他们家老屋塌了,四个人全被压在屋子底下,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气了。”

“全死了?”谢南山心惊肉跳,暗道那东西果然是祸害,谁拿着都得倒霉。

老大爷点头道:“可不都死了,那天雨吓得太大了,大半夜的也没有人出去看,第二天才发现哪儿还来得及。”

“等挖出来人都硬了,哪儿还能活。”

“原本还要安排人住进去,但大家伙都觉得那地儿太晦气,所以一直空着呢。”

抽了几口烟,老大爷十分唏嘘的样子。

谢南山听着都觉得离谱,老房子年久失修塌了正常,但一下子压死了四个人,而且大半夜周围人都没听见呼救的声音,这样太离谱了。

他眼神闪烁,又问道:“难道他们家就没亲戚吗?”

“前头还留下个女儿,但也没早音信了。”老大爷说道。

谢南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叔,您还知道啥老黑家的事情吗,跟我说说呗,不然我回去也不好交差。”

抽着烟,老大爷心情好,也多说了几句:“他们本来不是上海人,打仗那时候搬过来的,老黑前头那媳妇还是个童养媳。”

“童养媳你知道伐,早些年穷人家的孩子养不活,就卖给他们家当童养媳了。”

“前头那媳妇长得好,人也好,就吃亏在没爹没妈,被他们家可着劲欺负,哎呦喂,现在提起来还觉得可怜。”

“大冬天的让她在院子里个人洗衣服挣钱,就为了那一分两分的,他媳妇的手指头都快烂光了。”

“后头又生了个女儿,连着女儿一起受苦。”

谢南山也跟着唏嘘了几句,但他对童养媳的事情不感兴趣,他的重点在老黑家上,追问道:“他们家老一辈呢,都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