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留燕华 第46章

作者:月光船 标签: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一会有血。”王谢笑问,“你确定要上?”

洛大夫嘿嘿了两声。

王谢依然请小吴专门照拂燕华,将他安排到王四掌柜桌上坐了,自己陪着还没坐稳,就见门口一下子走进十几个人,并没有各自找地方坐下,而是恭恭敬敬等后面的老者缓步进门,才齐施一礼,朗声道:“见过馆长。”其中最末一个少年,正是裴回。

这位老者正是裴大夫,他摆摆手,大家才纷纷落座。王谢眼尖,裴大夫身后除了裴小妹、两名陌生人之外,就是那天酒楼外头遇上的两人。

“重芳,”裴大夫和颜悦色地道,“劳你久等。”

“裴老先生。”王谢上前行了个礼,不忘用紧张希冀的眼神望一眼裴小妹,医馆众弟子不约而同撇了下嘴。

裴大夫只作不知:“重芳的题目可都已备好?”

“裴老先生,今日莫非有谁过来做评判么?”

“不不,”裴大夫笑道,“只是那日之后,老朽想起一事,思索许久。”

第23章 比试

“老先生请讲。”

“重芳一人,愿与我馆上下切磋,实是好事一桩,不过——”裴大夫话锋一转,“关于答案当众公布之事,似有不妥,各家医馆都有独到之处,双方当众宣读答案,旁人听得一知半解,画虎类犬反而不美。老朽再不济,也比重芳虚长了几十个春秋。”

王谢仍然恭敬道:“那裴老先生的意思?”

“双方一题题出,共同书写该题答案,选些识文断字之人,由其阅后判断是否相符,哪方确切,如有异议,再双方互质,可好?”

王谢心里暗笑,写完答案双方互质,周围的人才会听得一知半解罢。对方不过是怕有什么独门秘方被公开去,自己还怕对方更改答案呢,想瞌睡送个枕头,面上却皱皱眉,为难了一阵,才答道:“那便在周围捧场的人里选罢,一方指定一位,如何?”

“如此甚好。”——此言一出,周围那些同行们,脸色便有些讪讪。

“那在下也有一言。”王谢忽然想起一事。

“请讲。”

“既然双方共同书写答案,那么拖时过久也算输,如何?”王谢解释,“出题方默写答案后,若再过一柱香,答题方仍未停笔,便也算输。”——这话节省时间,很是光棍,看热闹的都鼓掌叫好。

裴大夫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了,叫人去拿线香和香炉。

人选极简单,王谢只在周围问一声,便有四五人愿意出面,王谢先道了谢,而后请了一位,大家一看,就是日常在茶楼的说书人,登时有人就叫道:“老方,你回去以后得把这段编成段子啊!”

说书人老方爱凑热闹,也精明,见王谢选了自己,未必不是没有宣扬的意思,痛快上前。

兴安医馆也选了人,果然不是大夫,而是一位看热闹的账房先生老冯。

几人互通了姓名,一位是方明罗,一位是冯谦。互相行礼落座,重新说明胜负判定之责:

首先,双方以十题为限,需与医药相关,十题以内答对多者获胜。十题平手,则再出十题,直到一方获胜为止。王谢若胜,可以在兴安医馆选一名十九至十二岁的大夫,其人脱离兴安,归“康安医馆”,兴安医馆若胜,王谢脱离康安,归“兴安医馆”。

其次,题目必须有明确答案,存在争议或者尚未有解的题目无效。双方答案不必追究字句完全相同,只要内容一致,答题方获胜。答题方在提问方搁笔后一炷香时间内,仍无答案,自动算负。提问方撰写答案超过两刻钟,也自动算负。

第三,答案不一致,由切合实际者为胜。

最后,两方均切合实际,但仍然不一致,由双方上来理论,能以凭据驳倒对方为胜。

裴大夫身份和岁数都在那里摆着,不太好明着占便宜——虽然整个医馆应战一个人,还是个年轻人,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中间还客气一下,说我馆人多,是不是王谢选几位上来切磋?王谢摆手,笑道,没关系,话已经说出去了,不能改了,我说过挑战贵馆所有人,就是贵馆上下一起讨论,也没什么。老先生说年岁相当的大夫任我选,是不是都来到酒楼了啊?

裴大夫打趣道:“原来重芳现在就开始相看人选了?这场中的都可以。”语毕见王谢直直的望向裴小妹,赶紧话锋一转,“族侄女就算了,不是说过的么。”

王谢赶紧道:“不不不,在下绝对没有看裴小姐,看的是旁边……呃,对,就是旁边那位。”

他说得欲盖弥彰,裴大夫看看,裴小妹身边好几个人,年轻面孔都是秋城的,一颗心放下来,笑道:“没关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王谢赶紧遮掩:“那就好,裴老先生确定做得了主?”

裴大夫道:“只要年纪相当,那便没问题。”

王谢放心了,道:“裴老先生,请问是贵馆先出题,还是在下先出?或者猜枚?”

“这两位先生猜枚可好?”裴大夫倒也公平。

“那就请二位各抓一把瓜子,自行议定先后单双。”王谢伸手一让。

二人手里瓜子合起来是个“双”,说书人猜对了,他便道:“据适才我俩商议,这局谢少爷先行。”

裴大夫微笑点头:“还请重芳将题目交予老朽。”

王谢先一愣,挠挠头道:“呵呵,等我去写。”自觉走到屏风一侧,提笔开写。

裴大夫,乃至众人,心里都在想,不知道这位谢少爷是托大呢,还是过于谨慎怕泄了题呢。

王谢不多时便搁了笔,将一张笺纸递给评判,另一张向裴大夫递过去,笑道:“在下便班门弄斧了。”

裴大夫一看题目,怔住:“这……便是第一题?”

“正是。”

裴大夫反复看了两遍,心里确定这是王谢投石问路,便将笺纸交给一位弟子,道:“澄云,你去写罢。”

裴澄云,裴大夫亲近弟子之一,接纸在手,一躬身:“是。”再定睛细看,不禁也愣了,足足读了三遍,抬头看看师父,又看看王谢。

“这位澄云兄,请了。”王谢收敛笑容,回身,落座,提笔,默写。

裴澄云看不到他的动作,但也反应过来,转身在屏风另一侧坐下,稍加思索便写了起来。

谁知他方子才拟了个开头,就听场上场下微微的骚动,抬头,正见王谢将一张折好的纸递到上首的桌上,还拿个瓜子碟压好,对着他点点头便下去了。

说书人怀里带着火折子,一晃点燃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