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留燕华 第48章

作者:月光船 标签: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这就叫‘三息散’。三个呼吸之间,止血凝疤。”

那名弟子两眼放光:“这这这,难道是铁扇散?还是云南白药?你说这是改方,那原方是什么?”

王谢笑问:“你这算题目么?”

“这……”那名弟子很是郁郁,求助的眼神瞟向师父。

“且慢。”裴大夫道,“这是成药,焉知重芳是否自制?”这话听起来是怀疑王谢从别处拿了药,冒充自己的,实际上,他想看的是那张配方。

王谢一边将自己的笺纸收回,一边回答:“‘康安医馆’常年有售,五十文钱一小包,八十文钱一大包。便宜的还有七息散,七个呼吸之间止血,三十文钱一小包,五十文钱一大包。再便宜的还有九息散,九个呼吸,只售十文一小包。”抖了抖空纸包,“每一小包分量是这个的七倍。”

在场的人——除了洛大夫,他趴在桌上不敢抬头——心里默默记下,嗯,别说出门在外,就是家里头,谁没有个磕碰,这药虽然有些贵,可是你看看这功效,明摆着啊。

“裴老先生,莫非这三息散原方出处以及配方,就是题目了么?”

裴大夫犹豫一下,众弟子眼巴巴看着自己,那意思是千金易得,一方难求啊师父。

“不,自然是另有题目。”裴大夫暗道等医馆获胜,王谢肚子多少东西他都要掏出来,现在套方子时机不到。不过,出哪方面的题目合适?王谢治好了苏少掌柜内腑及失血过多,肯定精于内伤无疑,而他又有“三息散”,是否说明他精于外伤或者药物……不如换一个途径,裴大夫想着,王谢尚未婚娶,自是没有子嗣。他便指了一名儿科大夫,拿出题来。

小儿身量不足,经脉未定,患病了也说不清楚只会哇哇大哭,药量更需谨慎增减,轻了不足治病,重了便有生命之危。是以经验不足的大夫,一向不敢问津儿科。

“小儿夜惊,哪几种症状?哪几样解法?”看似简单,若是长篇大论起来,也要花上一个时辰。

王谢一见不是同一个人拿题,想了想也明白过来,无所谓地一笑,接题在手,回身自去书写。

“……兴安停笔了……哇,谢少爷也停笔了,往这边又看了一眼。”小吴尽量详尽地对着燕华描述场上局面,偶尔端茶倒水。

王四掌柜笑道:“小吴,你说话一惊一乍,小心吓着燕华。刚刚就差点碰翻茶碗。”

——就是王谢小臂被划伤的时候,小吴一直在解说,说得兴起时,模仿了说书的口气:“谢少爷拿着匕首要做什么?啊,他把匕首给兴安了——哎哟,血马上就往外冒啊,哗哗地就像流水一样……哎呀掌柜的,打我干什么?”王四掌柜努嘴,他才发现燕华脸有些发白手有些抖,而洛大夫整张脸埋在桌上,浑身发抖。“对、对不住啊,我说得夸张点儿,洛先生、华大哥你们别担心,就一小口子,谢少爷抖了一包药在上头,吹了三口气,血、血就不流了!这药真灵啊……”小吴越说声音越小,因为王谢的缘故,“谢少爷又看过来了。”

打那以后,小吴再不敢说得夸大其词了,老老实实平铺直叙。

——儿科?小儿科。

两位评判拿着答案互相对照,过了一会才道:“此题,谢少爷的答案,比兴安医馆的答案还多两种,应是谢少爷取胜。”

这位儿科大夫失声道:“不可能,我浸润儿科三十年,他岁数不过二十出头的,怎么会比我答案还全?”

王谢拿着自己笺纸,招手让他过来,给他看,那大夫看完便垂着头回去了。

“轮到我了。”

“谢少爷又写得很快。嗯,正在写答案,这回兴安上来的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比裴大夫年纪还大的先生,他和裴大夫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不知道谢少爷出了什么难题……谢少爷又写完答案了,裴大夫瞪着他……线香都烧到头了,老先生还没停笔呢。”

——“这位老先生,时间已到。”

“老先生看起来很有把握的样子,两个评判拿着答案对来对去。谢少爷——谢少爷又看过来了,已经看了好几百次了啊。”

燕华微微一笑,不确定少爷能不能看到,但是小吴每次只要一说,他就笑上一笑。

少爷会赢的……

第24章 认输

“……评判决定了。”小吴小声提醒。

“兴安医馆的答案并不完全,谢少爷取胜。”

“不可能……”很茫然的苍老声音。

“来,老先生,您来看看。”少爷的声音,依然是不卑不亢,不急不慢。

“这……莫非你遇见过?”

“早在《黄帝内经》脉论里,就有说明,其上卷《素问》‘五脏别论篇’、‘五脏生成篇’皆有记载。《脉经》独取寸口脉法,其论述与《伤寒论》之‘辨脉法’一致,其余《千金方》《诊家枢要》、《三指禅》等……”

少爷知道的真多,而且头头是道,好厉害,现在除了第一道题认输之外,后面还没输过……又答对兴安的题目了。

燕华心里数着,旁人自然也在数数。两边你一道我一道的轮流出题,转眼间王谢出了五题,兴安一道未胜;兴安出了四题,王谢除去开头一道主动认输外,剩下都说得分毫不错。

裴大夫的脸色,不似刚进来时那么悠然自得了。

他起初并未将王谢放在心上,在他看来,王谢虽然医术不错,似乎也有背景,但吃亏在年轻气盛,无论年纪还是见识,他都能将王谢死死压住。

王谢年纪轻轻,你说他擅长药物也就罢了,毕竟药材图谱可以从医书里照猫画虎搬下来,再有位好师父,弄个药铺药园子之类,年青人记性一向好,各种口诀死记硬背也会了。

但是脉案不同,一人一脉,千变万化,林林总总,没有经年累月的实践,绝成不了名医圣手。这道理不止他明白,老百姓都明白,寻大夫看病时,谁不爱找白头发白胡子的,就是因为年长者经验丰富。

更令他惊疑不定的,是王谢对儿科、妇科竟也样样精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王谢于脉案方面,是货真价实高手,绝对不是背书背出来的新医!

实在太托大了,狮子搏兔,尚且用尽全力。裴大夫想着,慢慢抬手,从自己袖中取出了题目。

王谢接过了题,看看,眼神终于微微有变,随即露出一个笑容,拿着题目走了。

裴大夫亲自执笔,撰写答案之时,也在思考。

他不愿亲自出题,因为担心撰写的答案会被旁人窥了去,这些题目,全部来自于裴家独有的秘方,以及珍藏的医典。秘方和医典从来不示外人,就是嫡传弟子,也是要达到一定成就后才可以翻阅研习。

可是如果他不出题,这一次再被王谢答上来了,而下一题万一己方答错,那么最好的场面也不过是平局,而后面题目的难度……兴安医馆,怎么能在一个年青人身上栽这么大跟头……裴大夫忽然心里一沉:难道王谢背后果然有人,目的不是赌气?

这么一想,似乎也说得通了,自己当初主动去苏家看王谢,不过是想为医馆搜罗良材,而王谢特意叫人露了一手,引起自己兴趣,如果事先未经调查,他如何得知自己晓得那套功法?之后他开张时,别的医馆一律不邀,只请了自己,根本不担心得罪同行,便是早有图谋。

席间更提出求亲的话,也应该是认出了侄女,故意挑拨的,依王谢目力,看出侄女易容绝非难事。随即软硬兼施,顺水推舟,自己竟入圈套,以为他想赌气,其实他的目的就是今日斗败自己。一家传承多年,人丁繁茂的老医馆,上上下下七八十人的医术加起来,竟然比不过一个人,这家医馆,以后还怎么在春城立足?!

好,好,好一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侄女婚事是个幌子,彩头也是个幌子,王谢纠缠着彩头不放,便是声东击西,隐藏了险恶用心,好算计啊好算计,这么缜密思路,以及调查铺陈,定然不是一人之力便可作成,有谁想对裴家不利呢?还是觊觎裴家的……裴大夫手腕不禁一颤,一滴墨从笔尖滴下,浸湿了纸——裴家秘方!

王谢题题取胜,自己必然要出些难题,而最好的题目,不就来自于裴家独门传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