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 第175章

作者:priest 标签: 奇幻魔幻 幻想空间 玄幻灵异

  闻斐扇子上便滚字道:澜沧进犯金平时,我还是个筑基弟子,正是干活的主力。金平一带许多凡人受战事影响,或身体异常、或被迫开窍,需要大量开窍级的温补丹药,司命大长老去补灵脉的时候,便带了我去——我就是那时候认识支静斋的。戍边剿匪都是苦差事,支家自然也不算什么名门望族,与玄隐山几大姓毫无瓜葛,子弟是没有拿征选帖资格的,但章长老一见他便问他要不要入司命门下,被他以“父兄老,家国未安定”拒绝后,仍说将亲传弟子的位置给他留着,凡间事了便可直接入内门。

  林炽心道这有什么稀奇的?

  林大师看谁都觉得厉害,对支修这种“百年升灵两百岁蝉蜕”,还能降住奚士庸的同门更是当神仙仰望,神仙蒙尘在凡间才不正常。

  便见闻斐扇子上闪过一行字:我等修炼丹道,须得能看出人身上病灶所在,哪怕遇到修为稍高于自己的人,只要不是差一个大境界那么多,都能从对方身上看出点门道。可我当时却看不分明静斋……他那时已经不能完全算人了。

  星辰海底,奚平对着漫天纠缠的星砂虽一窍不通,升灵的灵感却一直在刺着他。

  到处都是浓浓淡淡的雾,经过一团浓雾的时候,奚平若有所感,情不自禁地伸出神识窥探了一眼,隐约瞥见星砂划出来的线……一闪而过的地图有点眼熟。

  再要仔细分辨,神识却被那雾撞了出去,他眉心剧痛,灵台一阵动荡。

  “不要乱看。”一条丝绢落下,遮住了他的眉目,司命大长老的声音传来,“你眼中雾气浓重看不分明的地方,都与你命数有因果,不可窥视。”

  奚平没理会,兀自忍着头疼琢磨着方才窥见的东西,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那好像是金平。

  他便问道:“金平有我家人,所以算与我有因果吗?”

  司命沉默片刻:“金平还有你师父。”

  奚平莫名其妙,心说他师尊百八十年不下一趟凡,就在金平小馆里点过碗馄饨,这也能算?

  “金平龙脉折断时,照庭以凡铁之身拦住澜沧大军,在我将它修补上之前,龙脉选择了你师父,寄托在了他身上。”司命缓缓说道,“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你师父就是活的龙脉。当年星辰海曾给过判,待他蝉蜕入圣之时,龙脉便再不用修补,必能河清海晏,诸邪不侵,四方星陨——哪怕四国灵山都坍塌,也没什么能撼动我大宛……士庸,在那之前,我们得撑过这一阵动荡。”

  楚国三岳山。

  长老项宁收回例行检查镇山大阵的神识,紧皱着眉睁开眼——灵山的灵气又稀薄了。

  掌门项荣“回归”灵山后,整个三岳山的灵气本来空前浓稠欲滴,然而八年过去,随着楚国时局动荡,项家失权,灵气无法避免地往外散……到现在,三岳西座的灵气浓度与大宛玄隐山差不多了。

  作为蝉蜕长老,项宁心知肚明,人间与仙山是互为对照的。

  灵山决定国界地理,凡间的秩序也反而维持灵山稳固,一旦出了南蜀那种一族叛变的事,仙山甚至有崩塌的可能。

  也就是说,如若他们不能尽快稳住局面,三岳弄不好就是下一个凌云。

  陆吾……都是陆吾。

  那些无孔不入的草报,上至灵山、下至黑市,没有没他们眼线的地方。而最让项宁坐立不安的是,陆吾很可能已经知道掌门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爆雷。

  如果四方鬣狗知道项家的主心骨没了……

  项宁想一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突然,他灵感一动,项宁一拂袖,一道灵气打了出去:“谁?!”

  一只隐形的灵兽不知怎的混进了三岳山,被项宁打了下来,落地抽搐两下就死了,口中吐出一颗莲子。

  莲子在地上打了个滚,上面浮出一张看了让人做噩梦的脸。

  项宁蓦地站了起来:“是你?”

  “项师叔,”莲子上的脸慢慢调整着五官,“我们来做笔交易怎么样?”

第163章 镜中花(六)

  从金平迷津驻到宁安有一班腾云蛟,中间经停一个小城,叫做“赭罗”。

  金平宁安一带自古是风水宝地,路平顺、少天灾,又不像苏陵州一样被大工厂瓜分,随便找点什么营生都能过活,赭罗城自然谈不上穷困,但也实在没什么特别的。

  这里既不是交通要道,也不是贸易中心,无名胜也无望族,就同无数金平周边的小城一样,被繁华的国都吸走了大半的青壮年,平时显得有点寂寞。倒是因为腾云蛟在这里停半刻,多少给小城聚集了点人气。

  短途的腾云蛟不需要补给,没有人知道这班车为何要在此设站。

  从赭罗城出站,往南约莫十来里地,路过大片的水稻田与荷塘,便能见到一片野湖。当地人叫“渡鹤湖”,没有文人骚客来写诗刻碑,所以也不大算个景。

  几艘捞莲子打渔的小船上飘来渔歌,纷纷就着星光家去了,唯有一艘带乌篷的,逆着回家的歌声往湖心划去。撑船的“人”头顶一个大斗笠,看不清脸,每一下摇桨的力道都均匀极了,水面一阵风吹来掀起他的衣摆,短打衣襟下露出几枚拧在一起的齿轮……这居然是个“稻童”式的傀儡。

  小船一路进了湖心,那处竟有个哪也不挨哪的小岛,岛上有湿地和密林,南来北往的鸟都会在此地落脚一阵。

  周樨跟着便装的庞戬下船,怀里抱着个木头匣子,小心地在自己脚底下裹上灵气,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密林中不知怎么拐了几个弯,眼前视野骤然开阔,柳暗花明。

  周樨睁大了眼睛,见村口石碑上刻着“镜花村”三个字,闪着灵光。

  他只看了一眼,心里便无端涌上说不出的安适,一时百忧全消、物我两忘,仿佛回到了自己一生归处,醉了。

  庞戬没回头,伸手在他眼前打了个指响。

  周樨激灵一下才回过神来,忙收回目光:“这……这上面有什么?”

  “什么也没有,”庞戬叹了口气,“当年立碑的人留下的心境而已,只是立碑人已经是‘九霄云上人’,虽只是一点笔迹,心志游移不定的看了会受点影响。”

  周樨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脸“刷”一下红了。

  庞戬余光瞥了他一眼,不由得暗叹口气——要是按凡人的岁数算,这位四殿下也过了而立之年,早该成家立业混成爹样了。可玄门将他的身体停留在了青年期不说,这些年仗着家世留在天机阁总署,也一直是个不用经风雨的跟班角色,于是心智永远停留在了毛头小子阶段,十多年没见长一点……还不如下放出去历练的。

  庞戬:“你跟永宁侯府的奚士庸一届?”

  “是,”周樨强打精神回道,“不过后来奚师兄入了内门,就没见过了。当年年少轻狂,不知道他被邪祟所苦,还闹出过不少误会,后来也没机会联系了……不过听说他最近下山了,有机会一定去拜会。”

  庞戬心说:还是别拜了,拜了发现搞不好昔日同窗得叫“师叔”,我怕你得羞愤上吊。

  那日永宁侯府外只是惊鸿一瞥,但庞戬知道自己感觉没错,那人就是升灵——而且绝不是那种很虚的升灵。

  白令是半魔,体质异于常人,生下来就有修为,没筑基就能控制铭文。筑基以后更不用说,当年赵家叛变的时候庞戬就领教过他的诡谲手段。那半魔直接对上升灵大能完全可以周旋一二,那日却给侯府扫出来的神识一下按住,完全没有还手余地。

  而那神识霸道归霸道,却又异常有分寸,稳、准但不狠。与那些走两步都会让菱阳河涨水的“山中仙人”不同,他内敛而凝练,既没伤人,也几乎没波及周遭。

  大刀劈山还能靠修为,重剑在豆腐上雕花……必得是在人间千锤百炼过才行。

  这些年奚士庸名义上在飞琼峰闭关,到底经历了什么?

  还有周楹突然将开明与陆吾扔下,入了清净道。这两人一来一去,一换一似的,是否有什么牵连?

  不知为什么,庞戬眉心有些发紧,似乎是灵感想透露什么……他心绪有点起伏,没注意身后周樨的表情。

  庞戬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勾起了年轻的人间行走许多心事。

  周樨生于皇族,从小就知道自己有周、林两家资源,起点比别人终点还高,因此一进潜修寺,他就理所当然地以“首席”自居……谁知尽是笑话。

  奚士庸就不比了,惊动两大峰主,搬出劫钟,震塌半个潜修寺,那就不是人能弄出来的动静。

  可在剩下的“正常”弟子里,他也没能拔头筹。他那从小到大没正眼看过的九妹,在第一场雪落下来之前就平平顺顺地开了灵窍,提前拿到了入内门碧潭峰的资格。

  周樨永远忘不了那天清晨在膳堂里听见这消息时的感受。

  然后还不等他消化,女弟子那边当天便又有人引灵入道……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赵家旁支,据说她入道时更从容,明显是早准备好了,只是给碧潭峰面子没抢周家嫡系风头,懂事地让九公主先行一步而已。

  那时,周樨甚至还没摸到灵窍的感觉。那以后,他在潜修寺的整个修行期都乱了套,狼狈地混了个中游,内门已经与他没有关系。他连考进天机阁都磕磕绊绊,然后在穿上蓝衣的第一天,发现引他们熟悉琐事和流程的“前辈”,居然是那个给奚平穿衣梳头的哑巴半偶。

  甚至那在他眼里只会“汲汲于凡俗权力”的病秧子三哥,转身就成了开明司的主人,直接改变了大宛……甚至整个大陆的玄门格局,被庞总督挂在嘴上忌惮了好多年。

  变天时他懵懵懂懂,修行上茫然无措,周樨终于发现,所谓被“周林两家寄予重望”,只是他自作多情。宗族视子弟如草芥,因他血脉容他生长而已,并不曾多给过他一分注视。

  此后十多年,周樨再没有找到过自己的位置。

  周樨的脚步像是陷进了泥里,越来越迟缓,一不小心跟丢了庞戬。

  “发什么呆呢?”庞戬翻过头来找他,勉强压下不耐烦,说道,“此地有前辈大能留下的迷障,容易迷路,跟住我。”

  周樨忙收敛心神,紧走几步赶上。

  两人过处,湿地的荷塘中,几朵野莲花忽然无风自动起来。

  镜花村所在的小岛,要是画在地图上,可能也就几亩地大,里头用芥子扩出了一个能宽宽松松容纳上万人的村镇,跟金平天机阁总署里那个后院宿舍道理差不多——只是比那个布景“实”,逼真得看不出一点不自然……至少周樨看不出来。

  这里就是天机阁人间行走们隐姓埋名,与凡人成家厮混的假村落。

  此时天色已晚,村里的戏台上却还亮着灯,有人在吹拉弹唱。

  大家都是街坊,没有谁拿谁取乐的意思,谁愿意表演都可以上台。一群年纪稍长的女子正自得其乐地唱着十多年前的菱阳河旧曲,小孩子们骑着时兴的脚踏车在台下跑来跑去。有老妇人赶着外面已经不常见的马车经过,拉着一车刚晒过的谷子,经过台下便跟着哼上一两句,人走远,调也走远。

  此间鸡犬牛羊都是散养,只有一些照明用了机械,人们身上的衣服还是早些年那种含蓄的样式,不像如今的金平城里,到处是化工染色,鲜亮得扎得人眼疼。

  除了孩子,镜花村里常住的几乎都是妇女,因此环境干净得不行。

  背靠天机阁,她们不必为生计发愁,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丈夫不休假,便其乐融融地与姐妹们消磨时光,是个真正的桃花源。

  不过“桃花源”中人见庞戬都有些紧张,他们一进去,戏台上的歌声和嬉笑声一下就停了。无数目光落到两人身上。周樨长这么大没被这么多女人盯着看过,几乎同手同脚起来。

  赶车的老妇人拉住马车,冲其他人摆摆手,她有些拘谨地上前行礼,勉强笑道:“大人来啦,今日带了个好俊的小哥,眼生得很,平时那位话很少的奚小少爷呢?”

  庞戬声气和姿态都压得很低:“奚悦兄长回家,近日他府上事多,告假了。”

  “好啊,是好事,”老妇人连连点头,“兄长平安,爷娘都在,都是好日子……您今日这是。”

  周樨敏感地发现,这问题一出口,不少女人脸色都变了。

  庞戬眼观鼻、鼻观口,说道:“我来送同僚汪润的东西……”

  他话音没落,便听一声巨响,戏台上一个伴奏的女子猛地站了起来,失手撞翻了琴台。

  她有一点年纪了,生得瓜子脸柳叶眉,依旧很美,像一朵开得正艳却突逢暴雨的娇花,先是愣了半晌,她拒绝什么似的,拼命摇起头来。旁边弹琵琶的忙将琴丢在一边,扑过去一把搂住她,方才唱歌的女人们回过神来,纷纷聚拢过去,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那瓜子脸的女子围在中间,好像这样就能将庞戬他们隔绝在外。

  庞戬是来交还“遗物”的——不是那位女子的人间行走丈夫不幸殉职,相反,那位往上走了一步,收到内门垂青,他筑了基。

  筑基后道心成,不管是哪一道,与凡人长期厮混都会损修行……凡人也受不了,半仙尚能生儿育女,到了筑基,再与凡人一起,一尸两命都是轻的。

  因此对于镜花村中的家眷来说,家人筑基就是“死”了,在凡人短短的一生中,那些筑基修士再不会踏入镜花村一步。

  他们怕心境不稳,往往不会亲自来道别,庞戬就是那“报丧的乌鸦”。

  庞戬本来往那边挪了一步,见状又识趣地将脚缩了回来,示意周樨将木头匣子交给那赶车的老妇人:“我就不过去讨人嫌了,烦请宋婶转交。”

  又交代了几句“有事随时找天机阁”的废话,庞戬也尴尬,便不再耽搁,喊上周樨要走。

  这时,忽听那被人围住的女子尖利地叫道:“庞大人留步!”

  庞戬微微一顿。

  女人带着哭腔问道:“他可有话给我……给两个孩子?”

  庞戬没吭声,转过身,他长揖几乎到地,把周樨吓得往旁边蹿了一步——内门峰主面前都不曾见总督这么卑微过。

  女人喊道:“凡人一辈子只有区区几十岁,尊长,你们就连这几十年的耐心也没有吗?”

  周樨张了张嘴——能筑基的人间行走都是同侪中的翘楚,在人间磨练灵骨不易,个个也都有百岁上下了,筑基年纪太大,日后对修行不利,哪怕人间行走能多活几十岁容貌不变,身价和前途也是大为不同的。

  庞戬一个眼神止住了他想辩解的话,低眉敛目道:“弟妹,庞某替他赔罪。”

  他的赔罪一钱不值,那女子大哭起来,惹得其他人也红了眼眶,投过来的目光隐约带了怨恨。

  在周樨的坐立难安中,庞戬将一堆怨恨照单全收,倒退着带着周樨离开了镜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