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4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阿娘要同意,老二那边会同意的。”

  他们两家人住在一起没有分家,送一个孩子去读书不是他们一家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李山谷想过了,如果老二那边不同意的话,大不了他们兄弟俩个就分家,以后他辛苦一点多做一点工,供孩子去读书。

  “嗯,那我们明日和阿娘他们说说这个事吧。”孙怡听出了夫君话里的意思,如果能送孩子去读书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夫妻俩个夜里说了很久的话,都是说送孩子去读书的事情。

  李问听着他爹娘说话的声音,开始还认真的听着,后面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李山谷兄弟俩就到镇上去做工了,等到晚上他们才从镇上回来。晚上吃饭这会大家都在家里头,趁着大家都在的这会,李山谷跟他阿娘说道,“阿娘,我想和你说个事。还有阿弟和弟媳,你们也听一听。”

  李王氏看着老大,说,“老大是什么事,你说吧。”

  “阿娘,是这样的,我想送三宝到镇上去读书,不知道这件事你同不同意。”掌家的权利是在他阿娘的手上,送孩子去读书的事,必须是要先经过他阿娘的同意。李山谷在提这件事的时候,放在桌子上的手握成了拳头,可以看的出来这个汉子是在紧张的。

  一听到家里要送李三宝去读书,李大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我不同意。”

  “咱家是什么人家,每天吃的都是糟糠野菜,连一点油水都没有,哪里来的银两送三宝去读书。再说了,咱们家里又不像是地主员外郎家那么多地和银子,才供的起一个读书人,这年头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闲钱送孩子去读书。阿娘……”

  “闭嘴,坐下!”李王氏见到二儿媳妇跳起来反对,脸上是不愉,冷着脸说道,“老二家的,老大又不是问你话,你跳起来这么大声干嘛?你真当我这老太婆是死了的吗?”

  “我告诉你们,我还活着一天,这个家里就我做主,还轮不到老二家的你来和我呛声。”老太太厉声说道。

  “坐下来。”李老二见阿娘生气了,赶忙的伸手拉了一把媳妇坐下来。

  李大花才是不情不愿的坐了下来。

  “老大,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你怎么突然的想送三宝去读书?”李王氏这么疼爱孙子,要说送孙子去读书,老太太对这个事肯定是不反对的。

  不过这突然的说送孩子去读书,也要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不是说送孙子去读书就送孙子去读书的。

  李山谷就跟他阿娘说起了儿子那天去村长家吃七叔公的寿宴,听李秀林读书,回来自己就能读了,“咱们家三宝是个聪明的,一定能读的了书。阿娘,不如咱们就送三宝去试试吧。”

  在送孩子去读书这件事上,难得的这个汉子这么坚持,他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是个会读书的,能够读好书。

  也不知道这份盲目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大概是每一个父亲都相信自己家的孩子是崇明的吧,好在在后来李问也没有愧对他父母对他的期望。

  不过这是后话了。

  这会儿听到他阿爹在跟他阿奶说送他去读书的事,李问知道这种场合不适合他一个孩子开口说话,所以就保持沉默,等着大人们讨论出结果来。

  “老二,这个事你怎么说?”李王氏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论,老太太是个心里有想法的,要不然当年她也不会一个寡妇就拉扯大几个孩子。

  一个寡妇带着几个孩子,这其中的艰辛是不为外人所能言的,若换作其他的妇人,怕是早就扔下几个孩子去找别的人嫁了。

  但是李王氏却是一个人带大了几个孩子,如今两个女儿都嫁到外村去了,两个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一家人还住在一起,这个家一直都是她在把持着。

  “阿娘,这个事……”李老二不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人,他的面上有点犹豫。送三宝去读书不是一件小事,得花不少的钱,他们这个家里哪里来那么多钱送孩子去读书,李老二的心里是在想着钱的事情。

  李大花在下面拉扯了她家汉子一把,想让她家汉子反对这个事情。

  “乖孙,你告诉阿奶,你想去读书吗?”李王氏转头问坐在她身边的乖孙。李问仰着小脸看着他阿奶,嗯了一声,说道,“阿奶,三宝想去的。”

  “三宝想去读书,那咱们就送三宝去读书。”送孙子去读书的事,李王氏这里是同意了。一听到他阿娘同意送孩子去读书,李山谷的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孙怡的脸上也露出了笑。

  李大花一脸怒气,瞪着李三宝。

  几个丫头坐在那里,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在这个家里的什么事情,还轮不到她们几个丫头开声。李四丫还小不懂事,李大丫年纪稍大一点,她已经明白了家里说送三宝去读书是怎么一回事了。

第二十八章 李大花闹分家

  “送三宝去读书这个事儿,阿娘这里就答应了。”李王氏看着二儿子,目光扫过一旁的二儿媳妇,李王氏是看出了老二家的不同意送他们送三宝去读书。

  说来老二家里有一群丫头要养活,大丫今年才八岁,小的没几个月大点,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李王氏看着儿子和媳妇说道,“老二家的,我知你不同意送三宝去读书。老二,这个家也有你们的一份,送三宝去读书的事也要问过你们同不同意。”

  “阿娘和你大哥的意思是送三宝去读书,这个事在阿娘这里就定了。你们若同意,咱们送三宝去读书,你们若不同意这个事,这个家有你们一份,咱们今儿在这里就分家,我们还是送三宝去读书。”分家的事到底是由李王氏提了出来。

  树大分枝,儿子们长大了、娶了媳妇,各自就有了各自的心思,以后总会分家,也是一个道理的事。如果两个儿子能一起过那就最好,如果不能,不如就趁早分了大家各过各的,也是一个好事。

  “阿母,那……”李大花听到阿母说分家,心中一喜。

  “阿娘,你说什么,我没想要分家,你们要送三宝去读书,那便是送吧,我同意就是了。”李老二一听到他阿娘说分家,一脸惶恐的说道,“阿娘,我和大哥不分家。”

  “分,为什么不分,送三宝去读书要花那么多银两,我们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钱供三宝去读书。”李大花不同意,她扯了她家汉子一把。

  分,为啥不分?分了他们可以各过各的,以后李三宝要去读书他们还不用出银两。

  现在要送了李三宝去读书,那以后她要生了个儿子出来,她儿子不就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李大花说什么都不同意送李三宝去读书。

  “你个婆娘说什么,再胡说八道就送你回你娘家去。”李老二扯开了媳妇的手,骂道。

  一听到自家汉子要把她送回去娘家,李大花愣了一下,委屈的就捂脸哭了起来,但是到底也不敢再说话了。

  这年头要是被夫家送回去娘家,是一件没法见人的事情,万一被夫家休回娘家去,她以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李大花的心里感到委屈,凭什么在这个家里有一点好东西都是先给李三宝,现在还要送李三宝去读书,家里哪来的银两送李三宝去读书,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老二,分不分家这个事,你可是要想好了。阿娘就只有你和老大两个儿子,三妹和四妹都嫁人了。阿娘还有命在,自然是希望你们兄弟和睦,能够两兄弟住在一起,相互帮持。”李王氏是看出了老二家的婆娘想分家,老二那意思是不同意,不过这个事还是先要说明白的好。

  顿了顿,李王氏继续说道,“要是这个事,你家里的不同意,想要分家,咱们就分了过。你们和老大家的分了,阿娘肯定是要和你大哥一起过的,阿娘那一份也给你大哥,以后留着给三宝读书用。三宝以后读书,必是要花很多银两的事。你若不和你老大分家,以后三宝读书的事就得你们一块负责,要你和老大分了的话,以后三宝的事就归老大自个想办法。”

  “不过也别怪阿娘不提醒你们,你们这要分了,到底和从前是不一样的。咱们三宝是个聪明伶俐的娃儿,以后三宝读书中了秀才,你们也跟着沾光的事。要分了家,到底是两家人不是?你们现在就只有几个丫头,等以后要是几个丫头都嫁人了,你俩没个儿子傍身,以后在这村里就成了绝户。”

  “你们现在要不管三宝,日后三宝要照顾你这个叔叔和婶子,是三宝念旧情,他要不管你们,你们也不准说三宝的不是,这话阿娘就在这里先跟你们说清楚。”

  李王氏把这话跟老二还有二儿媳妇说的清清楚楚,免得日后埋怨她这个阿娘。她这把岁数了,还不定说能活到什么时候,指不定哪里两腿一伸,也管不到儿孙们的事了。

  “阿娘,你别说了,你说的我都明白,这个家不分,我们和大哥一块过,你们要送三宝去读书就送,我没什么话说。”李山民看了他大哥一眼,对他阿娘说道。

  李大花摸着自个的肚皮,暗暗心想,要是这肚皮不争气,一直生不出儿子怎么办?她内心一边想着分家,一边又怕自个生不出儿子来,等以后丫头们都嫁人了,他俩老了没人养,一想到这里,李大花的心里又感到有点不踏实。

  他们今日不帮李三宝,日后李三宝不管他们,外人也不会说他大伯家什么。

  这也是村里的人为什么都要生儿子的原因,丫头以后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儿子生了才是自个家的,儿子是要传宗接代,等他们以后老了才有儿孙照顾。要没有儿子的,死了到地府里面都没个人给烧香火,因而这也是大家为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就算是没有生到儿子的,都要想办法从亲戚那里过继个儿子过来的原因。

  “老二,还有老二家的,这个事你们可是要想好了,现在不分,以后就别提分家的事了啊。”李王氏眼睛带着警告的看了李大花一眼,说道,“要让我听到以后有人拿三宝读书的事说事,我就非得撕了她的嘴不可。”

  老二是个什么性格她这个为娘的心里自然清楚,就是李大花那里,这个婆娘不是个老实的。

  “不,阿娘,不会,你放心吧,我们现在不分家,以后也不提分家的事。”李老二见他阿娘的样子,就知道他阿娘允了他说分家的事了,他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至于自家婆娘,等回头再好好和她说道说道就好。

  “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送三宝去读书的这事就这么的定了。”李王氏一拍板,送孙子去读书的事就定了。

  李王氏一改刚才对儿子和媳妇的严厉,温声对孙子说道,“乖孙,咱们就送你去读书,等回头让你阿爹去问清楚,咱们就送三宝去读书。”

  “谢谢阿奶,三宝以后一定会努力读书的。”听到他阿奶的话,李问努力的控制着嘴角上扬的弧度,不要笑的太得意,对他阿奶露出一个乖巧的微笑。

  真真的是太好了!

  他还以为去读书的事会很难,没想到有他阿奶这个大力支持的助手在,去读书不过是他阿奶的一句话的事。

  这个家里唯一反对他去读书的就他二婶了,不过李问也能理解,是人都有私心,谁想送别人家的儿子去读书啊,今天要是送他婶子自个的儿子去读书的话,看她还反不反对了。所以对于这个事,李问的心里也没觉得有什么好责怪他二婶的,毕竟谁都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自私。

  不过就他二婶一个人反对,这个并不成什么问题。

  从他阿奶说这个话这么有底气来看,李问可以肯定的是他阿奶的手里肯定是有一点钱拿着,不然也不会说让他去读书这种话。

  就是现在不去,等再过两年李问自己都会提出去读书的,只不过现在比他预想中的还要早了两年时间罢了。不过这样也好,能够提前一点去读书,也可以提前一点去摸清楚古代这个科举要学些什么东西,提前做好准备也好,李问的心里是高兴的。

  不过他能够先去读书就好,至于钱的问题,后面他再慢慢想办法就是了。

  夜里大家洗过澡后,就回了各自的屋子,关起了房门。

  一回到自个的屋子,李大花掩面就哭,一边哭一边说道,“咱们日子过的这么难,肚子都吃不饱,为啥还要送三宝去读书啊。阿母就是偏心,就因为孙怡那个女人生了个儿子,我就生了几个丫头,你们一个个对我都没有好脸色。”

  “我说什么都是错的,呜呜……你们一个个都要送三宝去读书,这村里头谁家是送孩子去读书的啊。咱们能跟村长家比吗?村长家住的是青砖瓦房,每日吃的大鱼大肉,他们家送李秀林是读书,是他们家里拿的出那个钱,咱们家这是什么人家啊,咱们出的起这个钱吗?”

  “好了,别哭了。阿娘的话说的还不够明白吗?你还整日闹闹闹的,你再这样闹下去,小心惹了阿娘生气。”李老二听到媳妇的话心很烦,汉子坐在床边。

  看着床上在动的小丫头,李老二叹了一声,说道,“你说你这个要生的是儿子该多好。”

  “阿娘那都说了,你以后别提三宝去读书的事,阿娘既然要送三宝去读书,咱们就送。要闹的分家,别说我没提醒你,到时候我就送你回你阿娘那里,让你回去娘家过。”

  李山民哪里不知道,他要是有一个儿子傍身,他至于心里这么没底吗?他和他大哥要不分家,就算是他以后没有儿子,侄子也是半个儿子。况且这送侄子去读书也不是没有好处,三宝打小就聪明,要是以后真的能考个秀才回来,他们不也跟着沾光?

  “好了,别哭了。”见到自个媳妇还在哭,这个汉子脾气也不是个糟糕的,给她说明白了不分家的道理,说道,“咱们还是和大哥家住在一起要好些的,这要分了,你想,我们有四个丫头,大哥就只有三宝一个儿子。”

  “要是分了,咱们没有大哥的帮忙,你说咱们能自个能养活四个丫头吗?你自个想想是不是?”

  李大花听到这话,就不说话了,觉得她家汉子说的也有道理。

  谁沾谁的便宜还不知道呢,他们家现在有四个孩子,大哥家就三宝一个,要是分家了他们能不能养活四个丫头还是一回事。孙怡那女人身子不好,郎中都说了以后不一定能怀上,她身体好,没准很快又怀上,明年又能生一个了。

  等她下一次生的是儿子再提分家也不迟,李大花在心里想着,嗯,那就这样。

  到了后面,屋里的说话声也就没了。

  作者闲话:

第二十九章 生辰

  五月一过,初五就是李问的生日,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过的第五个生日,过完生日他就满五岁了。

  一早他阿娘就给他煮了一碗面条,上面还有一个鸡蛋。

  全家也就只有他生日的这一天,能有一碗面和一个鸡蛋吃,这在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东西了。

  “过了今天,咱们家三宝又大一岁了。”孙怡把面条端到小桌子上,让儿子坐下来吃面条。东西都是得了她阿母特意吩咐的,孙怡才敢这么做的,不然她也不敢自作主张给儿子煮这么好的东西吃。

  看到儿子乖巧的模样,孙怡说道,“三宝趁热吃吧。”

  闻到面条和鸡蛋的香味,李问平时已经尽量在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了,但是闻到食物的香味,他的嘴里一样会分泌出口水。他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李问凑近闻了闻,仰着小脸对他阿娘说道,“好香,谢谢阿娘。”

  “真好吃。阿娘,你也尝尝。”李问抓起筷子夹了一口面条,而后夹了一筷子给他阿娘,要他阿娘吃。

  知道儿子的脾性,孙怡凑过去吃了一口,笑弯了眼,说道,“嗯,好吃。阿娘吃了,三宝自个吃吧。”

  儿子从小就知道孝顺阿娘,有个什么好东西都要分给阿娘吃,若是她不吃的话,他自个也不肯吃。有时候孙怡自个也想,她怎么就生出了一个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还这么懂事乖巧,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她的宝贝。

  家里答应送孩子去读书,女人的心里燃起了希望,她儿子这么聪明,没准将来能考个状元回来,孙怡的心里想着。

  “阿娘。”一个鸡蛋,李问吃了一半,另一半非的要他阿娘吃。

  孙怡眼里含着泪光,抿了一小口鸡蛋,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吃。一碗面条,有一大半是进了李问自己肚子里面的,他阿娘只是吃了两小口就不肯再吃了。

  碗里还有一点剩余没吃完的,正好给了过来的李四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