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3章

作者:人生江月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 穿越重生

“大壮,上来呀!”车上的几个大妈热心的帮大壮取下背上背着的大筐儿,硬是把大壮拉上了车。

大壮无奈的坐在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之间,人说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这一板车的处于兴奋中的女人,那情形可想而知了,吵得大壮头昏脑胀的。

好不容易到了镇子门口,大壮赶紧下了车,跟大家约好集合的时间,牵着大妞儿往集市走去。

进了集市,大壮先带着大妞儿转了一圈,给大妞儿买了一个肉烧饼,花了两个铜板,分量却是足的,大妞儿吃的直打嗝,集市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的卖,不过买布的显然不会把摊子摆到卖肉的旁边,卖同样的东西的小摊儿倒也还集中,各类冬季有的蔬菜大多是两至五个铜板一斤,不同的猪肉从十几个铜板到二十几个铜板几个不等,没有专门卖鱼的,大多是附近村子的人抓了鱼方便的话就顺便带过来卖。

看了一圈,大壮对这里的消费水平心里大致有了数,找了一个空隙,把一小筐儿鸡蛋和这些日子编的竹筐儿、柳条筐儿摆出来,那些筐子都不大,约莫可以装一个不大的西瓜大小,不过看着十分精致,大壮考虑了一下定了两个铜板一个,鸡蛋的价格是跟集市上一样的,一个铜板两个。

这个集市是这十里八乡唯一个大的一个集市,其他都是走乡串户的挑担子货郎,今天天气好,集市上十分热闹,一个时辰不到大壮的东西就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装鸡蛋的那个竹筐儿和两三个鸡蛋,大壮偷偷的点了一下钱,十六个筐,其中有一个细柳条的看着是个富家的丫鬟买走的,估摸着是想买回去哄主子,随手丢了几个铜板,匆匆拿走了,大壮也没讲什么骨气不骨气的,现在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跟大妞儿一起,把丢在地上的铜板都捡了起来,有八个,筐子总共就买了三十八个铜板,四十几个鸡蛋,买了二十二个铜板,总共是六十个。

大壮叹了一口气,,这里盐是二十二个铜板一斤,自己花了这些天的功夫,最后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三斤盐,油就更不用说了,要三十个铜板半斤,当然这个是植物油,现在这里已经有了菜籽,植物油也只有菜籽油一种。

大壮想了想家里还有小半壶油,再买些猪肉榨油,省着点儿用还能吃一段时间,盐却是见底儿了,便先买了一斤半盐,然后直奔卖猪肉的摊子,其间看到一家粮店,有细白面和大米卖,大壮吞了一下口水,粗面的口感实在是太差了,而且对于一个吃惯了白米饭的人来说,这天吃面食,实在是一种煎熬,不过,大壮别过头,连价格都没有走进去问,现在,家里全部的家当就是当初卖田地的时候,李大叔给的三百五十个铜板,大伯给的一百零六个铜板,自己今天赚来的六十个铜板,除去卖盐的三十三个铜板个两个铜板的烧饼钱,总共还有四百八十一个铜板,这些钱还要过年,等明年开春的时候,也有不少地方要用钱。

第7章 赶集!!(下)

等到了卖猪肉的地方,那摊子上已经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块肉了,大壮暗道失策,原来这里想买好猪肉还要趁早的。

大壮看了一下木板上的几块猪肉,有两三块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还有几块只带点儿肥肉的瘦肉,纯肥的已经没有了。

那老板的厉害婆娘见肉见底了,先家去了,现在守着摊子的老板却是个老实的,因不是好肉,这里的人普遍认为肉越肥越好,又是最后剩的,也不讲斤称,一起给大壮包了起来,只收了二十个铜板,大壮颠了一下,起码有三斤左右的肉,喜滋滋的数铜板付了钱,又见那案板下面横七竖八的丢着十好几根大骨头并猪肝、大肠等下水,与那老板添了三个铜板,把那些都要了去。

老板见大壮要这些个东西,转身从身后放着的筐里又提了一副猪下水,一并送给了大壮,直把大壮乐得合不拢嘴,虽然那没处理好的下水,那味道实在是难闻,不过现在大壮满脑子都只剩下美味了……

回去的时候,又绕到了集市,准备给家里的几个小家伙带些吃的回去。

看到有人在买黄豆,那人愁眉苦脸的,显然生意不好做,大壮心头一亮,冬季没有什么蔬菜,买些黄豆回去生豆芽不是正好,已经在集市转了几圈了,大壮了解到这里已经有了豆腐,人们把黄豆叫硬豆,硬豆除了做豆腐,没有其他用处,这里还没有豆皮、豆干、豆芽等,便是豆浆什么的也没见有人卖。

柳树村有一家卖豆腐的,也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一家卖豆腐的,那家男人每天用板车推着豆腐在几个村子串,大壮是见到过的,几个村子只有极少的人家会种硬豆,而且还是在那种下等的田地里种,收了之后,一股脑的全卖给做豆腐的那家人,所以,大壮还得在镇子上卖了黄豆,背回去。

“老板,这硬豆怎么卖?”大壮牵着大妞儿上前问道。

那老板蔫蔫的答道:“三个铜板两斤。”显然是对卖出黄豆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

这个价已经算低了,大壮数了十五个铜板,买了十斤。

老板给足了秤后,又多抓了一把给大壮包起来。

大壮道了谢,牵着大妞继续逛。

这里糖是精贵物什,所以一切要用糖做的东西普遍价格较高,包括后世最常见的糖葫芦,在这里也只有比较高档的糕点店做几个散的当一种点心卖,普通人根本没财力做糖葫芦卖。

大壮走了一圈,咬咬牙,进了一家比较小的糕点店,捡便宜的两样,买了半斤,就是这样也花了十二个铜板。

付钱的时候,大壮一阵肉痛。

大妞儿接下来一路上几乎是隔一会儿就要往大壮装着糕点的背篓里看一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大哥,大哥,回去后,大妞儿也帮你编小筐儿,换了钱,还卖烧饼和糕点,好不好?”大妞儿拉着大壮的衣袖,高兴的说道。

大壮欣慰的点点头,摸着大妞儿的脑袋道:“嗯,大妞儿真聪明,这次我们回去后,就多编些小筐儿,下次赶集就能多换一些钱了。”

大妞儿跟着笑起来,重重的点着头。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大壮带着大妞儿朝镇子门口约定的集合地点走去。

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了,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各自在集市上的经历。

大壮找到一辆牛车的主人,跟他打了个招呼,让大妞儿先坐上去等。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柳树村的人才陆陆续续的来齐了,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朝村子赶去。

刚进院子,就看到好些留在村子的人,站在村头的柳树下等着,其中也有二壮和二妞儿。

两人见大壮和大妞儿回来了,随着人群小小的欢呼起来。

大壮眼睛扫了一圈,没看见三妞儿和双胞胎,看来二壮和二妞儿是把三个小的留家里,跑出来的,脸上不禁就冷了下来。

等近了,二壮和二妞儿看到自家大哥脸色才意识到不对劲儿,收了笑容,忐忑不安的看着大壮。

大壮沉声问道:“三妞儿、三壮和四壮呢?”

二壮赶紧答道:“三妹妹和弟弟们睡着了,我和二妹妹才出来的!”

“便是睡着了,就不要人看着了!他们要是从炕上摔下来或是要尿了,怎么办?”大壮一边快步朝家里走去,一边训斥道。

二壮跟在后面小声的分辨道:“我们只出来了这一会会儿……”

大壮瞪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推开了院子门,还好,没听见哭声,进房间一看,三个小家伙挨在一起正睡的香甜。

等把带回来的东西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后,大壮看到二壮一副不安的样子,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算了,毕竟才六岁,能做到二壮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小孩子了。

“二壮,过来!”大壮拿着那一包糕点招手说道。

二壮低着头走了过去。

“好了,以后记着就是,等三妹妹和弟弟们长大些了,才可以放他们单独在家里,你就是不去村子口,大哥还不是一会子就回来了,来,这些糕点拿去跟大妹妹、二妹妹分着吃!”

二壮眼睛一亮,接过糕点,保证道:“大哥,我晓得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大壮看着二壮拿着糕点猴急的样子,无奈的摇摇头,交代道:“一人只许吃两块,听到没,晚上吃多了糕点会牙痛……”

二壮一边头也不抬的解着油纸包上的绳子,一边应了一声。

第8章 萝卜!!

大壮把买回来的几块肉,瘦肉都切下来,抹上少量的盐,吊在炤门口,利用每天烧火的一点儿高温,把肉杀菌烤干,这样处理后的肉上还带有一点点儿烟熏味,吃的时候,或炒或煮都行。肥肉则在第二天中午就炸了油,油渣渣趁热的时候,分了几个孩子一人几块儿打牙祭,剩下的用来炒菜。猪肝和猪腰子洗干净后,抹上少量的盐,撒了些自制的胡椒粉,挂在向阳的屋檐下,猪肺往里面灌满了水,也挂起来,让水慢慢的滴,等水滴几天了,还要往里面加水,直到猪肺由红色变成半透明壮,才算把猪肺里面完全洗干净了,猪大肠和大骨头洗干净了,放在阴凉的地方,暂时没有做处理。

趁着这几日还没开始下雪,大壮和二壮去村子边上找了许多合适编筐子的柳条回来,又砍了好些根粗壮的竹子屯在家里。村子边上的一大片竹林和十来棵不大的柳树都是无主的,每年春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去挖竹笋,其他时候,有个别人家像大壮一样需要用竹子才会去砍,到现在,那片竹林长得倒也茂盛。

这次,大壮坐在房间门口编筐子,让二壮和大妞儿轮流打下手,处理材料啦、递柳条啦、帮忙拽一下啦等等。不过小半天,大壮就编了两个筐子。

大壮想了想,拿着两个筐子装了七八个鸡蛋,往陈大叔和李大叔家走去。

“李大叔,这两个柳条筐子是我们自己编的,你们拿去平时装一下东西用用。”大壮把两个筐子放在地上,接着说道:“这几个鸡蛋,我想跟大叔换几个萝卜。”

李大叔二话没说,从自家院子种的菜园子里,捡大的拔了上十根。

大壮站在园子外面连连叫:“够了,够了!”

李大叔根本不听,又拔了两颗白菘,一起帮大壮捆好。

“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以后想吃就直接过来拿,不要拿东西来了!”临走时,李大叔交代道。

大壮摇摇头:“谢谢李大叔,怎么能白拿你们的东西呢?现在家里有了鸡,不缺鸡蛋。”

李大叔笑着点了大壮的脑门一下:“大叔家更不缺鸡蛋了!”

大壮固执的不肯白拿东西,解释道:“李大叔家是李大叔家的!”

李大叔无法,又跟大壮说了几句闲话,才放大壮走了。

这里冬天都是一天吃两餐饭,不过大壮是不行的,但是为了节约粮食,中午一餐还是不做正餐,每天都是早上多做一点儿,中午要是饿了,就吃一些。

把白萝卜和白菘抱回家后,大壮先拿了四五根大骨头出来,洗净血水,用刀背敲破,放在锅里用猛火煮,把煮出来的浮沫都撇去,等不再有浮沫产生了,才换了小火,把干辣椒、花椒、八角、盐都放进去,慢慢的煮。

大壮让二壮看着炤里的火,自己去处理大肠。

拿了一副大肠切成小丁状,白萝卜选大的拿了五六根出来,洗干净后,也不用削皮,直接在一个干净的大木盆里切碎,再把大肠和萝卜混合均匀,撒上适量的面粉,揉在一块儿,用一个中等大小的坛子,使劲儿压,装了满满一坛子,找些稻草把坛子口严严实实的堵起来,把坛口朝下放在阴凉的地方,等明年开春,没有菜吃的时候,这种大肠面裹子就是极好的一样菜。

弄好了这个,大骨头已经煮的香气四溢了,引得二妞儿和三妞儿都到厨房眼巴巴的看着炤台,大妞儿也隔一会儿就从房间跑出来,到厨房看一眼,然后,再回房间照看双胞胎。

二妞儿看到大壮进来了,巴巴的问道:“大哥,二妞儿好饿呀,什么时候才烧好?”

大壮揭开锅盖看了一下,除了汤面边上漂着些红色,这个是辣椒煮出来的,汤已经是乳白色了,煮到这个样子就差不多了。

“快了,把萝卜放进去煮熟了就能吃了。”大壮回头对二妞儿说道,又对在炤下放柴的二壮交代道:“二壮,把火烧旺。”

等锅里又沸腾起来后,大壮把事先切成小块的萝卜放了进去,又把前几天就泡起来放在炤台上的黄豆,发的豆芽都拿了出来,洗净后,准备等一下下火锅吃。

主食是馒头,这个大壮昨天就做好了,今天只需要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第9章 骨头汤!!

大壮把煮的差不多的萝卜和骨头用一个小砂锅盛出来,放在炉子上。炉子是用每次烧炤时夹出来的木炭点的,烧的也是木炭,这里当然不会有煤球之类的东西了。

炤里留着些余火,二壮和大妞儿把双胞胎从屋子里抱出来,一起守在炉子边上。

“大哥哥,二壮,快开门,你们在里面吃什么呢,好香啊!”

大壮正准备把热好的馒头拿出来,宣布开饭,院子外面传来一阵“砰砰”的敲门声。

二壮不满的嘀咕道:“是三哥哥,肯定又想来蹭饭,每次咱们家做了好吃的,他们就要过来……”

“二壮,去开门!”大壮严厉的说道,一个男孩子却是不该这样小气吧啦了。

二壮不情不愿的去开了门。

还没进厨房,就听到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大壮无奈的摇摇头,和了两碗面,揉成团状,在炤里拨了几下,加了两根柴,把火烧旺起来,用锅里剩下的一点儿骨头汤,下了一锅刀削面。

来的有两个孩子,是大伯家的老三和老五,显然是老三带着老五在外面玩,闻到自家厨房骨头汤的香味,两个小家伙就跑过来了。

大伯家的五个孩子,老大和老四是女孩儿、老二、老三、老五都是男孩儿,大堂姐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大伯母正打算给她定亲,大堂兄今年十岁,已经算是半个劳动力,平日里跟着大伯下地。今天来的两个小家伙,一个七岁,一个才三岁,老四那个小姑娘平时也很少出门,今年还不满五岁。大伯家的孩子都没有正经取名字,一直大二、二儿、三儿的叫着,这次给大堂姐找婆家,才给取了个名字叫王小美,为此,大伯母还专门提着点了红点儿的馒头挨家挨户的一家派发一个,让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大堂姐取了名字。

不管怎么说,来了就是客人,大壮又拿了一小块瘦肉出来,切成薄片放到砂锅里煮,给每个小家伙盛了大半碗汤面,让他们围着炉子吃,让二壮先照看着,自己小跑到大伯家跟他们家人说一声。

大伯冲着厨房叫道:“他娘,三儿和五儿在他叔家吃晚饭哩,拿几个窝头给大壮带回去。”

大壮赶紧推辞起来。

大伯母在厨房里嘀咕了半天,也不见出来。

“你等会儿!”大伯干脆自己进去,一会儿拿着五个大馒头出来,二话不说,塞到了大壮手中。

“他们两个小孩子家家,哪里吃得了这么多馒头……”大伯母站在厨房门口,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大堂姐在里面叫了一声“娘”,把大伯母拉了进去。

大伯母尤不解气的在厨房里嘀咕着什么。

大伯看着大壮欲言又止,最后摸了摸大壮的头说道:“快回家吃饭去吧!”

大壮点点头,跟厨房里的大堂姐和大堂兄道了别才走。